第二港湾, 华人休闲之家

 找回密码
 注册帐号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456|回复: 0

周易文摘博客:吴国盛 当下中国关于科学的六大误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3-21 15:20: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当下中国关于科学的六大误区

【编者按】

  在国人的印象中,中世纪西方大公教会确立了托勒密的地心说体系达千年之久,其实这是一个科学史上的误解。托勒密体系直到13世纪的托马斯•阿奎那《神学大全》中才正式确立为教会官方说法,在此之前,地心说不过是一种民间观念。从13世纪到1543年哥白尼发表的《天体运行论》中提出日心说不足3个世纪,何谈教会将错误的地心说观念坚持千年之久?
  本文就人们常识中对科学的误区进行梳理,下面是北京大学吴国盛教授的一些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误区一:理论知识的最终目标是运用到实践中

  我们中国人一般认为知识有两类,一类叫做实践知识,一类叫做理论知识。理论知识是从实践知识当中抽象出来的,一般化、普遍化,但是它的目标最终还是回到实践。人类的正确思想从哪里来呢?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来自实践经验的。但是现在的问题就是,我们中国人的这种思想,恰恰是我们没有诞生科学的土壤的表现。
  为什么呢?我还得从亚里士多德讲起。亚里士多德是一个希腊人。他在《形而上学》第一卷一开始就提出知识有三类:第一类相当于我们的经验知识,用的词就是经验。经验的知识用我们中国话叫“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第二类知识是技艺,他认为技术也是一种知识,它是普遍的,是一般的,是“知其所以然”。按说我们中国人说完了,就是这么多,但他还提出第三类,这个第三类知识才叫科学。所以,在中国人的知识谱系里面,根本就没有科学这个玩意。我们除了经验,除了理论就没有了。

  亚里士多德说的那个叫科学的东西有个什么特点呢?它的基本特征就是,它是一种为自己而存在的知识。有目的,但目的在于自己。这个东西才是科学真正的起源,但这在我们中国文化里面是没有的。无论是第一类还是第二类知识最终都是有用的,而亚里士多德说,真正的科学必须是为自己的目的而存在的,不再为别人服务的,所以他很强调科学一开始是超功利的。

  科学和技术可以毫无关系。柏拉图在《理想国》里曾经讲得很清楚,以苏格拉底的名义说的,说你不要以为学天文学是为了航海的,那是错误的,是没有学到点子上去。学天文学的目的是提升灵魂的自我觉醒,就是让理性自我觉醒,你学了天文学,了解天上美妙的规律,自己如此的规律,你会觉得原来确实有一个理性世界存在,你的理性觉醒了,你就成人了。

  反观中国,就比较强调实用主义。这是中国非常顽固的一种传统,就是所谓的“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知识本身不是目标,必须有一个知识之外更高深的目标。我们若是问一个小孩为什么要念书?老师多半认为应该这样回答: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要是说我就喜欢读书,那这个境界就不大高。所以中国文化本身就没有提供希腊意义上那种所谓的为自己的目的而存在的知识类型,这个是我们中国文化里面欠缺的很大的一个基因。

  误区二:基督教的存在限制了现代科学的发展

  我们对科学与宗教的关系是有误解的,这个倒不是我们传统文化的误解,传统文化既没有科学也没有宗教,所以我们没有这方面的概念。这个误解跟我们几十年的意识形态教育有关系,更主要是十八世纪启蒙运动以后对科学与宗教的一种看法,这个看法强调它们是冲突的。我们最熟悉的是宗教信仰囚禁了伽利略,烧死了布鲁诺。不过,哥白尼是善终的,没有受到丝毫迫害。

  科学与宗教的冲突是到科学开始想自立门户的时候才有,也就是启蒙运动之后,18世纪到19世纪之后。我关于现代科学的起源的命题里,不光没说宗教的迫害,相反,我认为宗教是科学的保姆。近代科学如果说希腊文明是父亲,基督教就是母亲,他们有血缘关系。

  简单来说就是像现代科学这种对待世界的方式,不是无缘无故来的。现在科学不光是一个好用的工具,而且完全是一个新的世界观。这种世界观有一个非常深刻的、根源于基督教的动机。希腊文明和基督教最大的一个区别是创世。这方面希腊人跟中国人类似,就是认为这个世界是自己长出来的,所以自然是至高无上的,中国人叫道,道法自然,就是道自己如此。


  但是基督教说不,这里的所有事物都是一个至高无上的他者——上帝创造出来的。区别就是,所有的自然物是自己这么做的,而所有的被造物是受制于上帝的,被剥夺了主动性。所以现代世界把世界看成是一个机器。所有的民族都没有机械自然观,只有基督教有,为什么呢?道理很简单,机械之所以是机械,就在于它默认了有一个他者,就是机械之外一定有东西。没有机械自然观就没有现代科学。而没有基督教就没有机械自然观,没有机械自然观就没有现代科学。


  基督教把人抬得很高。创世这件事情的后果是把一切牛鬼蛇神全部打趴在地,只剩下一个神,上帝。所以近代科学把物质看作是僵死的,物是没有神灵,没有精气神的了。这个也是现代科学一个很大的世界观。因为世界是上帝造的,是物质的、机械的。所以现代科学才敢于拿一整套规律一揽子解决全部问题。

  误区三:托勒密代表腐朽,哥白尼生前没出版日心说是因为怕被迫害

  我们过去认为托勒密(提出“地心说”的古希腊天文学家)是坏人,代表腐朽。甚至说他跟封建教会沆瀣一气,毒害人民,这是因为我们的科学史家工作没有做到位,我们有责任,很惭愧。欧洲人从黑暗年代苏醒以后,先是从阿拉伯人那里把希腊文明捡回来,最早捡回来的是亚里士多德的东西。


  托勒密的东西也捡回来,可是太难了,一般人读不懂。他那本书现在都译成《至大论》,其实这个名字不是他起的,是阿拉伯人起的。阿拉伯人觉得这个东西太牛了,简直就是“伟大之至”,所以现在就照着阿拉伯人的意思译成“至大论”。书写得非常技术化,非常难,一直到了哥白尼才算是达到了托勒密的水平。而且从技术上看,哥白尼没有什么新发明,跟托勒密的水平差不多。
  但是哥白尼的伟大在哪里呢?他开始了一个新的时代。可惜的是,他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哥白尼这个人很不幸,他有生之年不知道自己是一个伟人。哥白尼当时是不重要的,而且哥白尼之所以这么多年没出版他的日心说著作,也不是像我们说的害怕被迫害。


  当时哥白尼有一定小名气,大家都知道他的数学不错,所以教皇为了改历还请他去商量怎么改。因为现在的历法是基督教搞的,所谓公历应该叫做耶诞历才对。早期叫恺撒历,埃及搞的太阳历,一年365又1/4天。每四年多一天,所以闰年加一天,这是恺撒历,又叫做儒略历。儒略是恺撒的名。但是这个历法有一个缺点,因为实际上多了一点。几十年看不出来,但基督教历史长,搞了一千多年,所以到哥白尼时代,那个历法已经多了十天。


  当时哥白尼就认为,现在改历时机不到,因为我们的天文学还很乱。托勒密体系的一个特点是,它是一个复数,有很多体系都可以叫托勒密体系。除了地心是共同点之外,其他的千差万别,所以哥白尼认为这个东西有问题。而哥白尼体系有一个好处,只要你承认他,就只有一个,他是唯一的。


  哥白尼当时说宇宙的中心是太阳,不是地球,这其实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也不是说人们都喜欢呆在宇宙中心。重要不重要,不在于是呆宇宙的中间还是边上。事实上,让太阳运动未必就是尊敬它,因为希腊人认为动的东西反而尊贵性要差一点,不动的才是伟大的。所以宇宙中心的转换本身不是主要问题,主要问题是,太阳成为中心之后有一个后果:一旦太阳成为中心,就不得不承认地球必须动。而地球一旦动,天就可能不动。


  希腊人都认为天是动的,地不动。现在哥白尼一改之后,天不用动了。早年天动的时候,天地都是有限的,宇宙是有限的。现在天可能不动,那天就可以是无限的。就是这么一个后果,一不小心把宇宙搞大了。我们科学史家讲,哥白尼革命的后果是把宇宙之泡吹大了,当然最后吹破了。是布鲁诺吹破了,他当时就说宇宙是无限的。布鲁诺不是哥白尼主义,他是把哥白尼学说做了过分的推广。宇宙无限了,无限就是没有秩序了,那就乱了。所以当时那个思想的倾向是非常复杂的,但是哥白尼真正的伟大不在于他自己做了些什么,而在于他引起的后果。

  误区四:博物学只是科学的准备阶段

  博物学过去我们讲的不多,这个词也是这些年才重新讲。原因是大家觉得博物学只是科学的一个准备阶段,觉得博物学只是搜集资料,是集邮。但在书里我认为博物学是一个类别,而不只是一个阶段。按道理,严格意义上的科学就是数理实验科学,那是正宗的,博物学就这个正宗意义上要弱一点。亚里士多德留下的书里面大概有四分之一是讲动物博物学,动物志,动物的运动,动物的结构这些东西。但是亚里士多德本人十分强调,他认为那个东西还不是最高的,是准备性的。所以受他的影响,后人都认为博物学是低一点。


  我现在想把它弄高一点,跟数理科学是一样的,理由就是有感于现代这种主流的数理实验科学给人类带来的问题。当然这是我的一个设想,想把它弄成人类科学的两大类别之一。我认为人类的知识有一个谱系,一头就是纯粹的技术,技术就是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部分,如果你能变成言传就变成知识,言传的知识里面有口语文本,有文字文本,文字文本出来以后就可以传递。


  所有知识有两大类别,一个类别叫做预测性知识,一个类别叫做博物知识,或者叫历史知识。历史我们一般指的是过去或者现代发生的事情,预测是指的面向未来。博物学代表历史,博物学的英文直译就是natural history,自然史。所以历史学科和数理学科,是我们人类的两大知识类别。人文学科基本上都是历史的,文史哲艺、宗教、文艺批评都是历史学科。历史学科在今天被自然科学挤压得不像样,但是我们还是坚持我们的独立自主性。而这个独立自主性在19世纪有一批哲学家在捍卫,所以到后面出来解释学,都是想捍卫人文学科的独特性,文科是这么干的。可是偏偏博物学不是一个文科学科,自然科学家也不待见,所以我们想把它拯救一下,把它上升到和人文学科并肩而立,当然对象并不是社会本身,而是自然。

  误区五:中医是一种科学

  我在书里非常坦白地说,中医不是科学。说它是科学,显然是自卑的表现。因为自卑,所以一定要拉出一个旗帜来。比如艺术家从来不说我是科学家。宗教人士也不说自己是科学家,而说自己是神职人员。之所以非要说自己是科学家,无非就是对于这个事还不是很有谱,或者说现在处于劣势,还在用别人的东西。所以我希望大家勇敢一些,说中医就是中医,不是科学。当然不是伪科学,也不是反科学,都不是。关于中医我还是认为这只是特定时期的民族情绪,还是我们太弱。如果我们足够强大,应该坚决地说中医就是中医。不仅如此,我还要问科学是中医吗?


  当然不能因为中医不是科学就把它抛弃了,八卦也不是科学,我们那么热爱八卦,那是另一个问题。我们的艺术,这么多门类,你不能扔了,而且人类生活有很多层面,科学只是其中一个层面。虽然是最牛的一个层面,但是也不能说用了科学什么都解决了。现在经常有人混淆,说人信教是搞伪科学。也有人认为中医也是伪科学。这些人脑子一根筋。这些反伪科学很起劲的人一般认为中医是伪科学。特别希望我们这些人给个标准,帮助他去打人。但这不是我这本书的目的。

  误区六:科学在中国都是正面的

  什么是科学这个题目,在中国有两个背景。一个背景就是刚才提到的,五四以来或者更近几十年,由意识形态造成的这种对伪科学的穷追猛打。特别是80年代的特异功能到90年代慢慢消退。这个背景下面,好多人都希望了解究竟什么是科学,好了解了科学的标准之后,以此为标杆,打击伪科学。
  第二个背景就是我们刚才一直谈的,整个中国文化仍然是有很强烈的惯性和惰性,它某种意义上影响中国人走向未来,影响中国人全方位拥抱现代文明。但另一方面,现代文明本身存在的问题,中国人不仅没有意识到,反而是从根本上忽视它。在这个背景下也需要谈什么是科学,这个问题不谈清楚就是双重缺点。你想进入现代进不去,诺贝尔奖老拿不到。

  中国在对现代科学的负面后果方面是最不设防的。西方已经做了很多准备,比方说高技术要做伦理委员会来审查,中国的科学家对于这些伦理审查都是很不耐烦的,认为这是耽误我们科学发展,要踢开伦理搞科学。还有就是我们对科学深层的一些后果也都是不知不觉,就像我经常打比方说,科学对于中国文化来讲是一个外来物种,外来物种一旦没有天敌,它就疯狂地增殖。

西方社会的科学固然很发达,可是要知道多少天敌盯着它?比如好莱坞电影,就没有说科学好话的。都是疯子,狂人,歹徒,很少专门讴歌科学。他们的教会有很强的势力,不让科学一支独大;还有议会制度,盯着科学家花钱干什么了。中国基本上不设防,一说科学当然就是好的,难道你还要反科学吗?现在反革命罪没有了,反科学罪还有。中国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科普法,科普法里有一条就是不许反科学。

  做媒体的一定知道,电影电视里不允许讲鬼呀怪呀,港台电影经常有,但大陆不允许,认为那是反科学的。我们的涉及科学的电影,一般都是弘扬科学家,一般都是高大上的,一般都是早出晚归,孩子生病了也不管的这种。当然这有历史的原因,中国的科学家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的确就是一个救国救民的角色,改变了中国的积贫积弱的局面,所以科学家在人民心目中始终是正面的。

  但是近些年有点变化,就是科学家本身也是一个职业,科学家也要拿课题,拿工资吃饭,现代的科学已经不是单纯的求知的象牙塔中的事,本身就成了这个社会利益阶层的一部分,这样一来,科学的问题就不那么单纯了。

  (周易文摘博客,来自:吴国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帐号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第二港湾

GMT-5, 2024-11-21 11:26 , Processed in 0.017196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