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港湾, 华人休闲之家

 找回密码
 注册帐号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460|回复: 4

南京夫妇就孩子在埃及神庙刻字道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5-26 10:54: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baby 于 2013-5-26 10:55 编辑

                                                                                                                                                      
        908

埃及卢克索神庙浮雕上,出现汉字“丁锦昊到此一游”。 游客沈先生 供图


  最新消息:埃及千年神庙里刻“到此一游”当事人父母道歉
  近日,网友“空游无依”发微博称,他在埃及卢克索神庙旅游时,在浮雕上看到“丁锦昊到此一游”,中国汉字,就这样出现在具有3000多年历史的埃及古迹上。
  5月16日,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贯彻实施旅游法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部分游客素质和修养不高,旅游景区乱刻字、随地吐痰等不文明行为,有损国人形象,影响比较恶劣。要倡导健康文明旅游方式,提高公民的文明素质,树立中国游客的良好形象。
  新京报讯 “在埃及最难过的一刻,无地自容。”昨天,网友“空游无依”发微博称,他在埃及卢克索神庙旅游时,在浮雕上看到中文“丁锦昊到此一游”,对这个3000多年前的文物受损,他十分羞愧,并向导游道歉。此事在微博上引起热议,多位网友声讨、人肉“题名者”,对此,专家表示,应以此事为镜,自我检视、约束自己。
  埃及神庙浮雕现汉字
  “我们试图用纸巾擦掉这羞耻,但很难擦干净,又不能用水,这是三千多年前的文物呀。”“空游无依”在微博里说。
  据发此微博的网友沈先生回忆,5月3日,他随自驾旅游团共14人前往埃及旅游,5月6日在卢克索神庙游玩时,拍下这张照片。
  沈先生说,他当时从缺了一尊方尖碑的大门进入卢克索神庙,走到最里面的一个圣殿厅里,右侧通道左手边的石壁浮雕上看到了“丁锦昊到此一游”几个字。“当时我们14个人看到这个也没多说话,觉得很羞愧。”沈先生表示,导游看到此景为免尴尬,很快就带他们离开。
  “刻字”微博转发、评论近10万次
  沈先生提供的图片显示,这行字被划在浮雕上一名男性人物的上半身,“到此一游”四字较小、较模糊,“丁锦昊”三个字比较大,“昊”字占了该男性一个腰身。
  沈先生说,离开前,他试图去擦拭掉那行字,但未成功,他判断那些字并非刻上去,而是用石块之类的东西随手写上去的,认真擦拭是可以擦掉的,但他怕用水会毁坏文物,无奈离开。
  沈先生说,他对埃及带队导游亚瑟王说:“实在对不起!”亚瑟王见后连说“怎么会这样?”但又安慰他:“这不是你们的错,这一定是哪个导游的错,导游应该阻止。”听了这话,沈先生更觉羞耻。
  沈先生把此事发上微博,截至记者发稿,这篇微博被转发、评论近10万次。沈先生希望此事能引起大家警醒,出国旅游,自己的行为代表中国的形象。
  网友人肉“题名者”
  微博发出后,评论可见,网友一边倒地声讨刻字人。出现最多的字眼是“耻辱”、“丢人”、“没素质”、“道歉”。
  不少网友要求,人肉出“题名者”,让他道歉。昨天下午,网友“蜡笔小球”称已经人肉到“丁锦昊”。
  对于网友人肉并批判乱涂乱画的游客,旅游社会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刘思敏并不赞同。“大家有羞耻感是对的,但咒骂的反应是以暴易暴,不能解决问题。”他说。
  “乱涂乱画的游客并非有意犯罪,网友们应以此为镜,校正自己。同时有关部门应加强执法,让违法者(不管是故意还是客观)付出代价”。刘思敏说,这些并非个案,折射出我们民族文明素质的欠缺。“文明不能只是口号,要想改观,也非一朝一夕之功,对照那位游客的行为,我们自我检视,约束自己,可能更有意义。”
  律师说法
  游客回国一般不会被追责
  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律师尹富强表示,游客乱涂乱画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要根据文物损坏的程度及能否恢复等因素来最终判定。
  尹富强说,乱涂乱画的行为在国内也时有发生,“按照中国的法律,只要毁坏程度不大,一般不会受到惩罚。”
  尹富强介绍,如果游客的行为触犯了埃及当地的相关法律,同时也触及了国内的法律,若在当地已被追究了刑事责任的,回到国内一般不会再追究法律责任。
  简介
  卢克索神庙
  埃及人常说:“没有到过卢克索,就不算到过埃及”。卢克索,埃及中南部城市,以大范围的神庙古建群著称。卢克索神庙是古埃及第十八王朝的第十九个法老(公元前1398-1361年在位)艾米诺菲斯三世修建。到第十八王朝后期,又经埃及著名“皇帝”拉美西斯二世扩建,古迹留存至今。
  连线
  埃及导游
  “对刻字行为表示遗憾”
  在埃及,接触中国游客最多的,莫过于当地导游,昨晚,新京报记者连线埃及导游艾曼。
  曾有一次阻止中国游客
  “我对这种行为感到遗憾。”听了新京报记者对此事的介绍,艾曼用汉语说,她从未见过有中国游客在古迹上刻字的行为。
  从事多年导游,主要接待中国旅游团,在艾曼的印象中,中国游客大多素质不错,“他们挺好说话,也比较注意景区卫生,很少见他们乱丢东西,也不吵闹。”
  艾曼记得,她有一次阻止过中国游客,那是两三年前,一名中国游客的小孩,拿着东西在卢克索神庙的石碑上敲打,上面留下了一些印迹,艾曼告诉小孩家长:“请不要这样。”仅此而已。
  埃及多处古迹安保不佳
  艾曼透露,卢克索神庙内并没有多少工作人员,安保人员也不多,神庙外偶尔会有警察,但都是为保护游客的安全,“他们不会过问游客的任何行为。”
  另一位埃及导游阿里证实此说法,阿里介绍,埃及前段时间处于动乱和大选状态,对很多文物古迹的保护,也并不得力。安保状况不佳,在埃及很多景点都是如此。
  “重要景点政府才管得严”
  艾曼说,每个来埃及的中国旅游团,基本都会去卢克索神庙和卡尔纳克神庙。“埃及的文物估计非常多,只有在一些特别重要的地方,埃及政府才会管理得比较严。”艾曼说,比如帝王谷、埃及国家博物馆、金字塔内部等等,这些景点禁止吸烟、游客拍照,如发现游客有拍照行为,相机就要被没收,还要罚款100埃及镑(现约92元人民币)。
  艾曼说,每次接待中国团,她不会提醒游客不要乱涂乱画、刻字,“在部分古迹上刻字的行为,在我们这里没见到要负什么法律责任,也不会被罚款。”
  专家说法
  刻“到此一游”有炫耀心理
  刘思敏博士认为,在名胜古迹上刻字留名的行为带有炫耀心理。“刻下‘到此一游’,首先向世界表明了自我的存在,其次是想告知后来者,我先于你。”
  刘思敏是旅游社会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他说,现阶段,旅游消费是比较高的需求,特别是出国旅游,炫耀感在无形中会被加强。在年轻人群体中,攀比心理都比较强。“外出旅游会成为人们炫耀的资本。很大程度上,因为攀比,才需要炫耀。”
  刘思敏说,游客涂写“到此一游”,是模仿《西游记》中“孙悟空在佛祖的手指上写下‘到此一游"的内容。“《西游记》的这个细节也是对人类心理的一种总结。”刘思敏说,好的文学作品会折射出人性,剧中孙悟空的行为也代表了部分国人的心理,而小说和电视剧又将价值观传播给受众。
  “炫耀的心理是人类共有的,但国家的文明程度越高,克制得越好,隐蔽得也越好”。刘思敏说,在一些发达国家,法制环境较好,国民对公有财产不可侵犯的观念会更强烈,乱写乱画行为也相对较少。“他们会认为,文物是公有财产,不能侵犯,在文物上乱写乱画理应受到处罚。”
  刘思敏说,证明自我存在的办法有很多,一些景点或公共场所设立的涂鸦墙,供游客发挥想象力表现个性,既不损害公共利益,又表现了自我的行为,值得推崇。
  本版采写 新京报记者 林野 李禹潼
发表于 2013-5-26 11:51:0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要多傻逼才能干出这种事情?
发表于 2013-5-26 16:59:4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B孩子真他妈没家教,太欠揍了。



发表于 2013-5-26 17:07:31 | 显示全部楼层
kaleege 发表于 2013-5-26 16:59
这B孩子真他妈没家教,太欠揍了。

 楼主| 发表于 2013-5-26 17:44:04 | 显示全部楼层
让中国父母惯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帐号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第二港湾

GMT-5, 2024-6-17 11:44 , Processed in 0.02073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