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奇輔(Chi-fu Huang) 史丹福大學金融學博士、麻省理工大學金融學博士,1990年成為麻省斯隆學院正職教授,1993年離開學界轉入業界發展。 黃博士是世界頂尖金融學家。由他35歲時主筆的《金融經濟基礎學》是全球金融經濟學經典教材。相比學術成就而言,黃博士在業界可謂是命運多舛,他曾擔任合伙人的長期資本管理公司(LTCM),曾是全球最耀眼的對沖基金公司但最終被清算交由華爾街接管。之後,他創辦Platinum Grove Asset Management,同樣在2008年金融海嘯中遭遇滑鐵盧。
在現代金融學界和業界,我算是擁有一席之地的人。曾經我和我的同事到任何一個國家,該國央行行長都會接待我們,很多行業內的人會以認識我們為榮。 但我今天要分享的,是失敗的故事,一個一群金融天才在金融業慘敗,甚至一敗再敗的故事。 1995年,默頓(RobertC.Merton)不斷打電話給我,邀請我加入到他們剛剛創建的偉大事業——長期資本管理公司(LTCM)。默頓是我在斯坦福的導師,我曾提議並協助他寫作《連續時間金融》一書。這本書後來廣受讚譽,也令我們的關係更為緊密。1997年他因此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這本書也更受關注。 LTCM是當時華爾街最閃亮的明星。公司創辦人麥利威瑟(John Meriwether)被譽為是華爾街債券套利之父,美國前財政部副部長、美聯儲前副主席等大人物也是公司合伙人。我的另一位導師,與默頓一起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被稱為是金融宗師的斯科爾斯(Myron Samuel Scholes)也在這裡。這些天才們組成了全球金融業有史以來最為耀眼的「夢幻團隊」,也用成績證明了自己,我接到邀請時,才一年的他們已獲得高達16億美元的利潤和含手續費在內高達到59%的收益率,開創了基金業有史以來最迅速的成長奇蹟。
長期資本管理公司(LTCM)的「夢幻團隊」
LTCM的主要業務是債券套利交易,通俗地說,就是像做股票一樣做債券。債券的價格波動很小,風險和回報也低。為了獲得更高的回報率,LTCM動用大量財務槓桿將規模做到很大,他們運用電腦建立數學模型分析價格波動,並且通過電腦精密計算在波動中發現與把握套利機會。這樣一來,運用和建立套利模型就顯得非常關鍵,我被他們認為是這方面的天才,這也是他們邀請我加入的原因。莫頓和斯科爾斯邀請我去擔任LTCM亞洲業務主管及公司合伙人。這很誘人,但起初我拒絕了。我太太不願來亞洲,她是加州理工的電腦博士,也是耶魯知名的電腦教授,她覺得自己的事業在美國,不應該到亞洲來。 後來,麥利威瑟也向我發起攻勢。我開始動搖了,太太也覺得可以嘗試一下。1995年,我正式加入LTCM,從零開始拓展亞洲業務。最初兩年,我在總部格林威治上班,跨洋開展以日本債券市場為主的交易。 在我們的合力下,LTCM繼續騰飛。1997年底,我們當年金融衍生工具的總規模已接近萬億美元之巨,超過當時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我們這些合伙人的財富也火箭般上升,到1997年年底,我們在基金中的總值已高達14億美元,比投入的1.5億美元增長了9倍,要知道,這不過才兩三年的光景。 我負責的亞洲業務也越做越大,我剛去的時候,公司晚上是沒有人上班的,1997年5月,當亞洲業務成為我們的重點市場,我們決定在東京建立亞洲業務大本營時,我光是從美國就帶過來15個人,並在東京安了家。就在我們準備更上層樓,大展拳腳之際,壞事情發生了。 1998年8月17日,俄羅斯政府將盧布貶值,宣布無法按時償還國債。我們持有不少俄羅斯債券,馬上虧損不少。後來,很多人解讀我們的失敗,認為我們是在俄羅斯虧到了底兒掉。但事實上,我們在俄羅斯的業務很小。 真正讓我們滑向深淵的,是俄羅斯之後的連鎖反應。 1998年之前的差不多10多年裡,每兩、三年俄羅斯都有面臨一次金融危機的考驗,但每次,其他七大工業國或者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都會幫助他們。因為大家都認為,他們破產會殃及魚池。1998年,真正的危機發生之前,俄羅斯警告說自己會有危險,債券價格於是下降很多。很多大機構和投機者,都覺得機會又來了,趁機大量收購俄羅斯債券。大家的想法是,真正出問題的時候,別的國家還是會按照慣例出面幫忙,然後危機就會過去,債卷價格就會上漲,這樣就又可以穩穩地賺上一大筆。 我們也是這麼想的。我們認為,真正出問題的可能性是「萬一」,別國要幫忙俄羅斯的可能性是「一萬」。讓我們萬萬沒想到的是,萬一發生了。 這一次,沒有人願意再替俄羅斯買單。危機迅速蔓延。 金融機構都必須保有足夠的資本。一旦它虧損較多,就會通過出售資產來減低風險,增加資本。俄羅斯宣布破產,讓很多國際大銀行遭了損失,他們連夜召開緊急會議,要出售資產套現。 這些大銀行手裡持有很多,拋售很方便的資產就是債券,主要是7大工業國的債券。我們的災難因此而來,因為我們手裡持有的金融資產,大多數也是7大工業國債券。一場拋售7大工業國債券的踩踏慘劇由此發生。8月21號,國際大銀行開始大幅拋售他們手中的7大工業國債券,令全球主要債券價格發生有史以來最大的波動。前呼後擁的賣空踩踏中, LTCM幾乎一天就毀掉兩年的心血。 難忘的是,8月21那天,我正和麥利威瑟在北京旅行。當天晚上,我們還和中國人民銀行的官員共進晚餐。回到下榻的酒店——北京國際俱樂部,分別給總部已經上班的同事打去電話時,我和麥利威瑟聽到的是總部傳來的噩耗。 震驚之下,我和他當即取消中國剩下的行程,他回總部,我回東京。雖然我們彼此安慰和鼓勵,但內心都十分清楚,恐怕已是無力回天。
本文作者與黃奇輔合影
從8月22號開始,我們不斷召開各種會議,但聽到的都是壞消息。越來越多的客戶知道我們虧本的消息,擔心我們沒有償還能力,並且在市場上做了很多動作,令我們雪上加霜。我們的虧損也每天都還在擴大。不到10天,我們已走到破產邊緣。7大工業國的債券,虧掉我們90%至95%的資本。雖然我們推出了大量自救活動,但終究未能再有奇蹟。 在我們最難的時刻。我在高盛時期的老闆,其時已是高盛共同主席的科贊(Jon Corzine)給我打了電話,向我了解我們的情況。當年,他盛情邀請我告別學界加入高盛時,給我的業務之一就是建立數理模型進行債券套利,試圖讓高盛與LTCM競爭。但我卻為報師恩加入了LTCM,令科贊有過一段失落和不快。 現在,LTCM出事了,科贊看到一個既可以「復仇」,還可以漁翁得利的機會。科贊提出的方案是,高盛幫助LTCM解決資金的問題,但LTCM要將至少50%的股權交給高盛。我們內心欣喜,但假裝無奈地接受了這個安排。 但最終科贊卻沒能解決資金的問題。同時,他還將我們的「醜事」告訴了他的前任,原高盛主席,時任美國財政部長羅伯特•魯賓(Robert Rubin)。魯賓被稱為是「典型的刻板守舊的華爾街人士」,他以交易員身份加入高盛,對我們幹的事情非常熟悉,也清楚我們如果出事可能帶來的後果。他接到科贊的小報告之後,非常震驚,急忙啟動了緊急程序,要求美國政府介入LTCM,並將其形容為挽救華爾街之戰。 魯賓的擔心是有道理的。我們的規模實在太大,超萬億的各類金融衍生品任由虧損,最終將帶給整個華爾街帶來深重災難。在魯賓的重視下,不能讓我們倒下成為大家的共識。9月23日,美聯儲出面,組織以高盛、美林、J.P摩根為首的15家機構注資37.25億美元,購買LTCM90%的股權,共同接管了LTCM,避免了它倒閉的厄運。後來,我們也因此被稱為是大而不倒(too big to fail)的人。 但對我們這些合伙人而言,LTCM事實上已經倒閉了。我們的LTCM已經倒閉了。一個被認為只會成功,不會失敗的巨人,就這樣在一個看起來風險很低的市場轟然倒下。 有些諷刺的是,就在前一年,默頓、斯科爾斯,才剛剛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接受萬眾矚目的敬仰。天才和瘋子只有一牆之隔,現在,這堵牆倒了。 那段時間,也是我和合伙人們人生旅程里最艱難的日子。雖然我負責的亞洲市場是LTCM唯一沒有虧本的業務分支機構,但我的遭遇卻並不比LTCM的任何一個合伙人好。LTCM從經營的第一天起,就有一個規定,合伙人應將賺到的錢大部分繼續投入到基金中。但事實上,我們都將賺到的錢全部都投入到了公司中。我們相信,我們能夠做到萬無一失。 當時,我在東京的房租高達250萬日元/月,我的三個孩子也在昂貴的國際學校念書。以前,不但這些費用全由LTCM直接支付,我還在LTCM有一筆巨大的財富。但LTCM清算以後,單是這些支出就已讓我難以承受。我在LTCM的幾乎所有財富,也都與LTCM曾經的輝煌一起成為了歷史。
黃奇輔全家福
但我們對自己和LTCM的模式依然足夠自信,相信LTCM的遭遇只是個極其意外的事件。1999年8月初,我與斯科爾斯重新成立了一家名為Platinum Grove Asset Management的新公司,繼續LTCM的業務,默頓也加入到我們,出任顧問。已經習慣了開口就是百億千億的我們,從4500萬美元的規模,東山再起。 LTCM給我們留下的一個核心教訓是:不要用高杆槓進行金融操作,即使是在風險很低的領域。當時,我們每年的報酬率都是40%到50%,在一個收益很低的領域,你要有那麼大的報酬,就要做到很大的資產規模,進而用很大的槓槓去撬動。而後來的事實證明,那是一個天大的錯誤。 因此,在這家新公司,我們吸取了上次的教訓,高度重視風險管理,把槓桿率降低到以前的十分之一,我們只賺過去10分之一的利潤,希望換來持續的生意。 在我們的努力下,新的基金很快重新站穩腳跟,並在2007年達到50億美元左右的資產規模。但天有不測風雲,就在我們奔向100億規模時,由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海嘯爆發了,讓我們幾乎是重蹈了LTCM的覆轍。
2008年,美國第4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由於投資失利,在談判收購失敗後宣布申請破產保護,引發了全球金融海嘯。
2008年金融海嘯的前10個月,我們的基金就損失了38%的凈值,單是10月份的上半月,損失就達29%。這其中最重要的損失,來源於我們對雷曼兄弟的錯誤判斷。 令人痛心的是,我們幾乎犯了當年看錯俄羅斯一樣的錯誤。 我們當時認為,政府一定會挽救雷曼,因為它已經花大代價挽救了貝爾斯登。於是,我們押重注於政府會挽救它,甚至期待一戰成名。 但結果,和沒有人幫助當年的俄羅斯一樣,美國政府居然任由了雷曼兄弟戲劇性的倒閉。我們預期的巨額利潤變成了慘重損失。 LTCM的遭遇再次在我們身上發生。2008年11月,為了抵禦撤資浪潮,保護公司穩定,我們宣布暫時不允許投資者抽回他們的資金。但最終,我們再次敗走麥城,選擇清倉,退還投資者的資金,縮小投資範圍,合伙人也各奔東西。 兩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一群金融天才,兩次在市場展試身手,兩次以失敗告終,這令我們難以接受,但它就是事實。 我們擁有全世界最頂尖的交易理論,模型,我們和金融學界、業界的世界頂尖領袖並肩同行,我們也擁有一流的情報和資訊;甚至,我們就是最頂尖理論、模型的創造者,我們本身就是頂尖的領袖,我們講一句話,就會在市場上產生反應。 我們也幾乎做到了萬無一失,但最終,天才抵不過天時。在天時的劇變下,沒有踏准天時的我們,一而再地失敗了,這是我們的故事,也是我們的教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