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港湾, 华人休闲之家

 找回密码
 注册帐号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888|回复: 2

王孟源【金融】美式民主的真正主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20 19:35: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在前文《一战和冷战》中提到,当今美国经济学界已经完全腐化,只有哥伦比亚大学的两位教授还能坚持理性、良知和实用性。《一战和冷战》是Jeffrey Sachs的回忆自白,而这里我想讨论的是昨天见报的一则有关Joseph Stiglitz的消息。不过这件事专业性比较高,所以我会先给些背景资料。
Joseph Stiglitz,着名经济学家,甫卸任国际经济协会总裁。在高盛利益集团前,他的良心话有如螳臂当车。
美国的官僚体系并不是仔细考虑设计后的產物,而是在歷史上不同时代有紧急需要下所建立的个别机关叠加累积的结果。在国会制度下,一个机关建立之后,基本上很难取消,所以百年下来,整个体系就叠床架屋,纷乱无章。
在金融管理上,一般银行存放款业务由联凖会(Federal Reserve)监管,
股票交易却是SEC(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证卷交易监管局)的职权,
而期货和其它的金融衍生品,包括股票的衍生品,则归CFTC(Commodity Futures Trading Commission,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来管。此外,各交易所和半官方的银行联盟也都有法律上监督银行的权利。所以,同一个部门,甚至同一笔交易,常常要接受好几个不同的机关的“监督”;实际上是大家都有权管,一但出了事,没人有责任。
其实这类官僚体系有权无责、效率低下的现象,全世界到处都是,我也不想深责。真正的腐败是官方为了少数人的利益,故意扭曲规则,损害整个市场和经济的公平运作。Stiglitz是诺贝尔奖得主,一向拒絶大公司和银行的收买,虽然对这些腐败的现象不是像我这様深恶痛絶、经常性地吐槽,但是如果被要求来做评估或建议,却也不会像Lawrence Summers(前美国财政部长、前哈佛大学校长)那様屈于权势、言不由衷。而这次的新闻,就是源自他对电脑交易的批评。
近年来,美国的金融交易逐步自动化,到目前已经有90%以上的交易是由电脑自动產生。对股票有兴趣的读者或许会觉得奇怪,股票的估价是很复杂困难的,所谓的股票分析师基本上100%都是自欺欺人的骗人把戏,电脑怎么能有那么高的智商来估出更精确的价位来呢?其实推动股票价格涨跌的消息,可以分成三类:
A)影响整个工业的大新闻,
B)公司自己内部的财务消息,
和C)大投资人(如Mutual Fund共同基金和Pension Fund养老基金)的大笔买卖。
A项一般是很难操弄的,
B项需要人为的非法内线交易,主要是由康乃迪克州的几个对衝基金(Hedge Fund)来搞,电脑对这个不在行。
它要赚銭,是专注在C项:当大投资人下了一笔单子到某个交易所之后,电脑识别出来,马上到所有其他的交易所抢先下单。所以电脑的利润靠的是三件事:1)分裂的市场,2)私有的管道,和3)超人的速度。20年前美国股票99%的交易量集中在两个交易所,现在则有20多个交易中心,基本上每个大银行都有它自己的交易中心。大投资人的单子油水丰厚,各银行都有几百名业务员和亿元级的预算专职伺候这些客户,请他们对单子被刮的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为了怕被别人抢先下单,每个银行必须每年花费几千万美元来为电脑增速,例如2012年有家金融公司为了让芝加哥交易所到纽约交易所之间的光纤跑得比竞争对手快,特别自己拉了一条新的直线线路,节省了千分之四秒的讯号时间。至于开发自己的晶片和网络交换机来节省百万分之一秒的反应时间,更是家常便饭。因此美国金融界把电脑的自动化交易叫做High Frequency Trading(HFT,高频交易)。
我还在金融界任职时,HFT每年从大投资人的交易里挤出近100亿美元的利润,大约是内线交易的两倍。这其实是为什么年復一年,美国的共同基金絶大多数表现劣于整体市场(Underperform the Market)的主因(在2000年代电脑化之前,这种Front Running抢跑战术是靠手控的),最后吃亏的当然是小投资人。不过这并不是Stiglitz批评HFT的原因。我在前文《美元的金融霸权》已经解释过,西方经济学认为拦路打劫只是财富转移,对国家的财富总量没有直接的影响;只有对整体财富有负面影响的,例如打劫之后还杀人放火,才是不好的事。所以Stiglitz关心的,是HFT里大家一窝蜂抢先下单所带来的市场风険。2010年五月6日,一家金融公司送出错误的卖单,所有的银行都在千分之一秒内抽回所有的买单,大家抢着卖,五分锺内道琼指数就跌了1000点,至今仍是歷史上单日跌幅最高的纪录。这个事件叫做“Flash Crash”(“闪崩”)。其后,类似的事件又发生了好几次,只不过没有像2010年那様横跨市场,而是专注在一两支股票上。
闪崩之后,SEC受舆论压力,必须有所反应。但是拖拖拉拉了将近五年,一个专家小组到现在还是难產,这主要是因为银行界不舍得放弃那每年100亿美元的利润。昨天的消息是Stiglitz因为主张对HFT征税,被正式踢出了那个小组。我自己在十几年前也有类似的经歷:那时我的新Trading Desk(交易部门)和高盛有竞争,结果不到一年就收到SEC的一张通知,把我们的交易禁了;高盛的交易虽然本质上一様,但是在企业结构上自然有不同,SEC硬是说高盛可以因此而做它的独家生意。高盛对美国财政部、联准会和其他有关金融的机关,都有极大的控制力,但是对SEC的掌控已经到了可笑的地步。我在前文《美元的金融霸权》提过一个SEC的中级官员,Carmen Segarra,就是因为不了解谁是幕后的老板,对高盛不够卑躬屈膝,而马上就被开除了。她还以为把整件事的录音公布出来,会引起公愤,结果却只是让金融界对高盛更加敬畏。
高盛就是一个典型的贪腐利益集团。和其他国家的贪腐利益集团相比,真正的不同在于主导这个集团的不是政府高级官员,而是民间的金主。贪腐利益集团是由政府官员主控时,企业界还有平等的行贿机会;而美式的金主贪腐却是絶对不平等的。此外,政府官员主控的贪腐是非法的,只要高层领导有能力、有决心,还可以依法铲除;而美式的金主贪腐却是完全合法的,根本没有改善的机制或可能性。这也正是美式民主的真谛:主子的确是民间的,只不过不是全民,而是极少数的特权阶级。可笑的是,大多数的美国人和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民主斗士,到现在还以这个制度自豪。爱因斯坦曾说:“Only two things are infinite, the universe and human stupidity, and I'm not sure about the former”(“只有两件事情是无限的,宇宙和人类的愚蠢,而前者不一定是无限的”),对美国人来说是很贴切的。

发表于 2015-11-20 23:12:11 | 显示全部楼层
dsb 发表于 2015-11-20 21:09
这个 卡利哥不置顶加精天理难容,呵呵

老万的版面,老万自己就可以加精。
 楼主| 发表于 2015-12-5 23:29:16 | 显示全部楼层
摩根再爆“红色名单” 王岐山神隐于此?(图)

文章来源: 多维 于 2015-12-05

美国媒体近日披露了一份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 & Co.)2015年4月向美国调查人员提交的文件,显示该行内部“子女”项目下雇佣

的222名员工,以及推荐这些员工的人的身份,其中99名员工由中国官员或国企高管推荐。

这条消息瞬间将“美国监管部门调查摩根大通雇佣中国‘太子党’事件”拉回人们的视线。从2013年开始,包括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美国司法部、美联储纽约分行等在内的相关监管机构开始调查6家美国银行在雇佣中国执政权贵家庭子女及亲属方面是否为有违《美国反海外腐败法》。其中以摩根大通的“子女”项目最为引人关注。

这个项目从2006年起成立,主要向银行客户、商界领袖及中国政府官员的子女提供临时职位,工作地点主要在香港和大陆。多家国际媒体在此前的报道中指出,“子女”项目设立的原意很明显,就是为了保障摩根大通在中国所进行的商业交易,透过聘用具有“关系”的候选人,达成所谓的“利益交换”。




这一次美国媒体披露的文件是目前为止有关摩根大通“子女”项目,与该行在中国业务重叠部分的最详细记录。文件显示,“子女”项目下雇佣的大部分人多来自中国政商精英的推荐,其中由政府官员或国企高管推荐的人数占45%。

文件列出曾推荐候选人的中国大陆官员包括:中国银监会副主席郭利根、中国公安部部长郭声琨、央行副行长潘功胜、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中国远洋运输总公司高管孙家康、时任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副会长的高西庆。

《华尔街日报》表示他们第一时间向上述官员求证此事,得到的反馈是三人否认、三人不予回应。

倒是香港方面率先有了反应:文件的推荐人名单中还包含了香港金融管理局的副总裁彭醒棠,他曾向摩根大通发送自己儿子的简历。

这一点得到彭醒棠本人的证实后引发了香港舆论关注,因为香港金融管理局正是参与协助调查摩根大通“子女”项目的监管机构之一。不过香港金管局12月2日表示,他们经过调查认为彭醒棠的行为“没有什么大问题”,而且分管发展事务的彭醒棠并不参与对摩根大通的监督控管,也不直接与该行打交道。

但是,香港金管局的发言人同时表示:“我局认识到这可能会引起公众看法问题。我局将告知工作人员,即日起所有金管局职员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向金管局监管的机构转介任何人。”

香港发生的风波只能算是个小插曲。美国媒体披露的文件当中,真正能挑动中共与国际媒体敏感神经的是具有鲜明“红色家族”背景的金融企业。而这,也不能不让人联想到国内的反腐形势。据国内媒体报道,中纪委书记王岐山已经有一个月没有单独在媒体亮相了,而根据以往的经验,每当王岐山“隐身”,就会有“大老虎”出现。自11月2日王岐山在媒体上消失后,仅中央纪委监察部官网公布“纪律审查”消息就至少41条,4名部级领导落马,其中包括北京、上海两块政治高地的首虎。

特别是上海副市长艾宝俊、证监会副主席姚刚落马后,外界普遍预测金融领域的反腐风暴会不日来袭。现在,泰康人寿等金融企业因为摩根大通的“子女”项目出现在媒体端,无疑会令它们接受舆论的“全方位扫描”。其中泰康人寿近年来一直策划在香港IPO,作为摩根大通的潜在服务客户,在推荐人名单的数量上高居榜首无疑是让自己头顶悬了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

看点还不止这些。摩根大通在被调查的时期内,参与了12家中国公司的赴港IPO项目,其中包括了2010年中国农业银行220亿美元的大型IPO。在这个时间前后,摩根大通聘用过农行向其推荐的实习生。

而正在进行的2015中央第三轮巡视,“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赫然在列。这似乎就是在向巡视组“爆料”。

美国媒体披露的这份名单,可以看成是中国高官后代在投资银行界遍地开花的一次再确认。根据国际媒体的报道,当下几乎所有跨国投资银行的资本市场部门都被太子党“攻占”,成为海外集团赢得中国业务的一枚棋子。这样的故事背后是否存在腐败的影子,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判断。改革与反腐,进入攻坚阶段就是要直面利益集团,而最大的利益集团可能就是像这种有背景的人。随着美国监管部门对摩根大通调查的推进,其下一步释放的信息会不会成为打虎路上的“意外收获”,所谓的“太子党推荐名单”会不会成为王岐山触动利益集团的“破风手”,已经成为中国反腐大业接下来的一大看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帐号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第二港湾

GMT-5, 2024-11-23 19:07 , Processed in 0.018297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