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港湾, 华人休闲之家

 找回密码
 注册帐号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433|回复: 3

天路歷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8-31 21:03: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约翰 .  本仁的一生



 约翰.本仁写过一部自传,书名为《丰盛的恩典》,讲述神对罪人的恩典。
约翰.本仁1628年生于英国,他的家乡靠近裴德福郡。他的父亲是一个补锅匠(这种职业早已被淘汰),专营焊接和修补锅碗瓢盆以及其他金属制品。在17世纪中叶,补锅匠奔走于各个乡村之间,挨家挨户地兜揽生意。如果有人要修理东西,他们就在顾主家中作活,完工以后顾主当场付钱。按当时的社会标准,这是一份相当卑贱的职业。  通常作补锅匠的父亲会带上年幼的孩子们作帮手。约翰.本仁的父亲却是个例外。他一定是意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因而没有将他带上作帮手,而是把他留在村子里。约翰便在那儿上学,一直到小学毕业。     我们不太清楚约翰的宗教背景。他在自传中写到,大约在9岁或10岁那年,他做过好几个有警示意味的梦,有关于他自己生命的终结的,有关于未来审判的,还有关于地狱的骇人的景象和有关永恒的启示。对此,他尤为困扰。成年以后,他依然记忆犹新。     不过在青少年时期,他把这一切置之脑后。他形容自己是当时村里最坏最野的孩子,尤其是在违背安息日上,简直就是坏事做尽。在当地他还以咒诅和发假誓闻名。     16岁那年,他离开家乡,参加了克伦威尔的军队。当时在克伦威尔领导下的清教徒与支持英国国教的国王查理一世的军队之间爆发了一场内战。国王的军队称为保皇派,他们为国王的至高统治权而战;克伦威尔旗下,则是为议会而战的志士。  因此班扬投入的这场战争,具有宗教和政治双重性质。这一经历很可能使约翰.本仁获得了对战争的深刻的理解, 这反映在他日后所著的《天路历程》的好几个有关战争的场景中。在他的另一本书——《圣战》里,他更将属灵的争战比作战场的交战。他在战火中获得了关于战争的第一手资料。         
  本仁居所修复前原貌   服役期间,还发生过这样一桩意义重大的事情: 约翰受命随一个营去某个地方,临行的最后一刻,另一个士兵找到本仁,要求代替他,本仁同意了。这位士兵被派去站岗,结果在岗位上被一颗步枪子弹击中而丧命。这在本仁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退伍后,他与一位穷苦出身的女子结了婚。他们的生活非常贫困,甚至没有足够的生活用品。他妻子带来了两本属灵书籍,一本是《普通人的天国之路》,另一本是《敬虔的生活》,这两本书是她父亲给她的。本仁的妻子经常向本仁谈起她的父亲,她的父亲是一个真正敬虔的人。当时本仁读了这些书,虽然他很喜欢,但仍然没有因此萌发任何个人的悔罪感。     不久,本仁开始与他的妻子一道去做礼拜。一个星期天的早晨,他对所听到的布道印象很深。但礼拜完了以后,他马上跑去球场玩一种叫“猫”的游戏,这种游戏同今天的板球类似。在那里他与主        
  裴德福郡的乡村教堂和公园 以一种奇异的方式首次相遇。日后他在自传里写到:在同一天,我就去玩猫游戏。当时我刚把球从洞中击出,准备击第二次。  突然一个声音从天国里急速地击中了我的心: “你是要离弃你的罪进天国呢,还是要继续犯罪下地狱?”我楞住了,便没去理会那个滚在地上的球,而是举目望天。仿佛心眼大开,我看见主耶稣在那里俯视着我,很不高兴的样子。他似乎在严正地警告我,将来有一天我必为这些和其他不敬虔的行为而受到惩罚。  随之而来的是一次对他为之闻名的咒诅发假誓的认罪。他写  到:我依然犯罪,在满心的贪婪中沉浮,对自己不能如愿以偿地得到满足心怀怨愤。这种状况持续了一个多月。 直到有一天,我站在邻家商店的橱窗前,  又是咒诅,又是发假誓,像以前一样地装疯卖傻。一个女人坐在屋子里看着我。尽管她自己是一个非常懒散、不敬虔的人,她却断言我的咒诅是如此的恶毒,她听着都不寒而栗;她还告诉我,我是她一生中所见最不敬虔的家伙。我的所作所为,足以玷污整个城里的青少年的心灵,如果他们与我做朋友的话。    约翰.本仁心里认罪的开始值得我们深思。《圣经》和教会历史告诉我们, 神经常这样在人的心里做工。当神开始做工使人认罪时,他常从那个人生活中重大的罪开始。神就是这样对待班扬的。他的罪并非一次现形,神从他显著的罪开刀:首先是他的礼拜天亵渎神灵,然后是他的咒诅发假誓。不过,要注意,  如果你问一个人是否认为他自己是个罪人,十有八九的人会说:不错,有时我是个罪人。    神使人认罪的工作始于某种罪,然后圣灵会拓展认罪的广度和深度。当一个人试图洗净自己的心灵,摆脱某些罪,使自己在神面前更显为义时,圣灵不但指出某种罪,而且会进一步地告诉他,他越试图洁净,就越会看见自己的污秽。  他们的内心越袒露,他们就越会明白,他们不能仅仅承认某种罪,还必须放弃自己的努力。因为除了罪,他们什么也没有。    约翰.本仁的一生显然经历了这样一个日益深刻的过程。 他说在他的生命中曾有过长达四年之久的属灵的混乱时期。在这四年中,他不断尝试去赢得他自己的义。他有时满怀希望,不久这些希望又被撞得粉碎。  最后,他终于得出了一个结论。 在自传里他是这样写到自己内心挣扎的结果的:有一天,我正穿过田野,许许多多念头涌进了我的心,我深恐所有的一切都是白费劲。突然,有一句话落进了我的心头:你的义是在天上。顿时,我心灵的眼睛大开,我看见耶稣基督,在神的右边。我顿悟那才是我的义。因此不论我在哪里,不论我作什么,神都没有说他要我的义,而要在他面前的耶稣基督的义。  我更看见,不是我的良善使我为义, 也不是我的邪恶毁坏了我的义,因我的义就是耶稣基督,他昨天、今天、直到永远都是一样。 至此我的枷锁解开了,我的铁一般牢不可破的苦恼委顿了,我的试探逃之夭夭了。自那时起,神的可畏的话语不再困扰我。我兴高采烈地回到家里,为神的恩典和爱而满心欢喜。     那次经历以后,他写到,他以为自己会永远生活在这样的景况中。其实,受苦、拯救、感恩不是一次性的经历,而是不断的循环。我们将发现,在本仁的人生历程中,受苦、拯救、感恩的循环在一次又一次地加深。     1653年,也就是他25岁的那年,他加入了一间非国教的教会。当时英国国教和非国教教会并存,许多不同的宗教团体纷纷产生,有上层的团体和下层的团体。下层的团体通常被称为清教徒教派。起初清教徒是一个绰号,这些人觉得英格兰教会在穿着、宗教仪式和教义上都与罗马天主教并无二致,因此想净化教会,摒弃其中许多的宗教仪规。     在这些清教徒之间,又有不少分歧。有些人对另立教会不抱希望,在他们看来,他们的责任似乎就是留在英格兰国教教会,与那里发生的一切作抗争。还有一群人以“持异见者”而闻名,他们的另外一些绰号反不为人知。他们觉得英格兰教会已经走得太远,很难再加以纠正,重回《圣经》的原则        
  本仁曾常常布道的聚会所 因此,他们认为, 除了离开国教教会,别无选择。约翰.本仁加入的就是这样一家“持异见者”的教会。而这间教会在施洗的问题上倾向于浸信会的观点。    两年后,本仁的妻子去世;同年,本仁所在的那间教会的牧师约翰.纪福特也去世了。 纪福特的布道对约翰.本仁的一生影响很大。他死后,会众邀请本仁作他们的牧师,为他们布道。  其实本仁并没有受过正式的训练。三年后,即1658年,本仁接受了他们的邀请。    同一年,伟大的克伦威尔也去世了,他的一个儿子试图掌管政权,但他太软弱无能。许多人对克伦威尔统治下的持续不断的高压政策早已不满。两年以后,也就是1660年,查理二世重新登上王位,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复辟。王室重新成为英国的统治者,随之而来的是对英国国教教会的绝对效忠。议会也从支持清教徒转变为支持国教。这样,国王和议会基本上达成了共识,承认英格兰教会为不列颠国的唯一的合法教会。     在这种情况下,“持异见者”的处境日趋艰难。当时,约翰.本仁不仅在他自己的教区传道,而且还探访周围的一些村庄。1660  年的一天,当他正在一家农场进行布道的时候,警察以无执照布道的罪名将他逮捕。 那时候,布道许可证只颁发给接受英国政府管理,并在英格兰教会登记的注册牧师。   法庭对本仁的判决是这样的:“ 约翰.本仁,裴得福郡人,  是一个……的劳工,自从……年以来,他故意不上教堂(指的是国教教会),不听道,却主持数个非法的秘密聚会,扰乱民心,违反了国王陛下的法律。”     约翰.本仁因此被判十二年的监禁。他入狱时32岁,直到44岁才获释。在这期间,他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有时对他的限制非常宽松,他可以到监狱外探访朋友;有时他不能外出,但朋友可以来探访他;有时对他的限制非常严厉,折磨审讯不断。他写到:“我发现自己疾病缠身,站立不稳。我被迫离妻别子,在这个地方忍受骨肉分离之苦。这一切痛苦不仅是缘于我对世俗享乐的贪爱,而且因为我想到如果我被迫与我可怜的家人分离,他们可能遭遇到的艰难、困苦和匮乏。我那可怜的失明的女儿玛丽,她尤其令我牵挂。唉,一想到我的玛丽所要忍受的,我就心如刀绞。可怜的孩子,你在这个世上会遇到怎样的苦难啊!你会被鞭打,不得不乞讨,忍饥挨饿,衣不蔽体,还有千千万万无法想像得到的灾难。我是不能见到你们,但愿这风儿能把我的思念吹到你们心里。哦,我也要提醒自己,要把你们都交在神的手里。可是离开你们实在让我痛心。”     1672年,他终于获得赦免。新国王意于复兴罗马天主教。为此,他作了一个政策性的决定,释放所有的“持异见者”,企图让这些人在推行英国国教的各团体之间引起更多的纠纷,以便可以逐步削弱他们的势力。就这样,约翰.本仁获得了释放。获释后,他马上重返讲坛,在各村之间巡回讲道。    约翰.欧文是本仁最熟悉的清教徒作家之一,他共有二十多部作品流传于世。 他当时是国王的大臣,是一位法庭布道家,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他到伦敦地区时,常常去听约翰.本仁布道。一次,国王听说约翰.欧文常去听本仁讲道,就问欧文: “我不明白像你这样一个学识广博的人,为什么要去听一个从未受过教育,未受过训练的人讲道。”  约翰.欧文回答得非常巧妙:“陛下,若我能拥有那补锅匠布道的能力,我宁愿放弃我的知识。”  约翰.本仁在布道方面的恩赐的确是独一无二的。他能巧妙地抓住听众的心,在写作上也如此,我们可以在他的作品中看到他独特的风格。     1675年年底,他第二次被投入监狱,这次又是因为根据法令,传道人必须持有执照才能布道。本仁的罪名是非法传教。幸运的是,这次监禁持续了不到一年。  这样,约翰.本仁一生中共有13年是在监狱里度过的。他心里一定常常纳闷:如果神果真呼召我传道,为什么我会在监狱里呆这么多年?使我这么多年与会众分离?我本可以布更多的道,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为什么呢?     如果一个人回首往事,他肯定能发现自己饱经磨难的原因。正是在狱中期间,本仁得以全力以赴地撰写《天路历程》。这本书日后成为历世历代读者的祝福,这想必是本仁从来没有预料到的,但神确实这样成就了。     本仁在第一次监禁时着手写这本书,大约是在第二次监禁时完成的,因他第二次出狱后,《天路历程》便首次出版。这本书流传之广,翻译的文字之多,仅次于《圣经》。人们读的次数越多,越深入,就越会发现它是如此优美,如此生动地昭示了神圣的真理。书中有许多地方与主耶稣用比喻讲道时的风格很类似。本仁用通俗易懂的方法揭示了深奥的真理。         
  位于裴德福桥畔本仁曾被囚禁的监狱    后来,约翰.本仁撰写了《天路历程》第二部分。第一部分,也是主要部分,讲述的是一个名叫基督徒的人,离开毁灭城,奔向天国城。这个故事有很大一部分取材于本仁自己的生平,以及他生命中不同时期悔改的历程。他自己生活中经历的许多事在基督徒的天路遭遇中得以反映。     事奉多年,本仁亲眼目睹许多人走过了同样的历程。同时主也用不同的方法引领他们,在同一条天路上经历不同的事,进入不同的广度和深度。他从中取材,写了该书的第二部分,这回主人公不再是基督徒,而是女基督徒。他以他在事奉中所见的不同的人和他们的生活作原型,描写了基督徒的妻子和几个邻居的经历。     在这里我们略举一个例子。在书中有一位害怕先生,他走的路与勇敢先生不同,甚至可以说是大相径庭。他们行的是同一条路,遇到同样的关键时刻,  但他们行路的途径,应付的方式却很不相同。可见神在形式方面是不拘泥的。     约翰.本仁卒于1688年。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有一位父亲将其子赶出家门,因他离家出走。这个年轻人到了本仁那里,央求他与其父谈一谈,以便能与父亲和好。本仁骑马冒雨赶去,见到了那个父亲。父子俩在他的劝说下和好。但本仁由此得了重感冒,并死于此。死时离他六十岁的生日还差两个月
 楼主| 发表于 2016-8-31 21:12:06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为本书所作的辩解

为了要写作,当初我把我的笔 拿在手中的时候,决没料及会写成这样一本小书;我要写的,原来是大相悬殊; 等到接近完成,自己还不知道 已经开始这样写了。 事情是这样:我原想写下圣徒们在我们这个福音时代中所经历的路程,万想不到,我却写成了一篇讽喻, 描述他们的旅程和到达荣耀的道路。我记下了二十件以上的事例。 之后,又有二十件进入我脑子里;事情一件又一件地不断增加,好像燃烧的木炭中飞出的点点火花。
于是我想,不成,要是你们孵化得这么快, 我就再也不把你们理睬,免得你们最后变成“无穷无尽”,使我已经着手写的书被你们侵吞。 好,我就这么做;并不想以如此方式使举世看到我的笔墨;我一心只想写,自己也不知道写些什么;要说借此讨好邻居,我也并没这个企图;不,我可不;我那样做,只是为了使自己心满意足。  
我既非为了消磨那无聊的时日才这样草草地书写;我也并不只是为了让自己散心消遣,借此逃脱那些使我犯罪的更坏的意念。   
于是,我愉快地落笔纸上,黑字白纸飞快地写下了我种种的思想,因为如今当我的思潮终止的时候,只要我再探索一下,它又涌了上来;于是我又把它们一一写下;终于,你看到它成了这样一本篇幅浩繁的巨著。
  
好,我把这些片断的想法编写完竣,就拿去给别人看,为的是要弄清,他们表示谴责,还是表示赞许;有的说:让它们存在;有的说:让它们死去。有的说:约翰,把它印成书;有的说:别这样做;有的说:也许有好处;有的说:不。   
于是我进退两难,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最后我想,既然人们这样意见纷纭,我把它付印吧;这件事就这样决定。 
因为我想,我明知有人主张这么办,
尽管还有人表示疑难;那么,要证实谁的意见是最好的意见,我认为不妨作一次试验。
  
我又想,假若我现在拒绝去满足,
那些主张这么做的人的愿欲,
我不知道是不是会阻碍
他们从那件事上可以得到的欢快;
对那些反对让它发表出来的人,
我说:“我并不愿意开罪你们”;
可是既然你们的弟兄喜欢这样,
暂且不要论短道长,等你日后看了再讲。
  
要是你不愿意去念它,那就算喽;
有人喜欢吃肉,有人喜欢啃骨头;
对,我也许能更好地使他们心平气和,
我也曾这样忠告过他们。
  
难道我不能用这种风格著书立说?
用这样的方式,同时又不失去我的目的——
使你获益?为什么不可以这样做?
乌云带来雨点,灿烂的云却不。
是的,不管是乌黑还是灿烂,
只要它们降落银色水滴,使土地上谷物生长,
那就全会受到赞扬,谁也不会受到责难,
它们共同生产的果实都要被人珍藏;
是啊,就这样把两种果实混合,
因此对那些果实,没有人能辨别;
她1饿的时候,它们对她都很合适;
她饱了全吐出来,使它们的祝福毫无价值。
  
你知道渔夫捕起鱼来怎么办;
他用的是什么样的手段。
看!他怎样把他的全部智慧都使出;
怎样使用圈套,钓线,钓钩,钓具和网罟;
然而有的鱼,无论你用钓线,钓钩,
圈套,网罟,巧计,也不能捕到手;
你得用手去摸,还得抓住,
否则,你无论如何也无法捉捕。
捕鸟人怎样去捕捉他的猎物?
方法繁多,你没法一一说出:
他的枪,他的网,他那些涂上了粘胶的杖、灯和铃;
他一忽儿爬,一忽儿走,一忽儿站定;
谁能把他这些层出不穷的姿势一一说明?
然而光是这些,还不能使他随意捕获野禽。
是啊,他还得吹笛子,吹口哨,去捕捉这一只;
可是如果他这么做,他要失去那一只。
  
如果珍珠会藏在癞蛤蟆的脑袋里,
那么在牡蛎的贝壳里也找得出来;
如果在那些微不足道的东西里,
竟含有比黄金还要贵重的东西,
那么凡是略闻风声的人,
哪个会不屑朝那儿望一眼,把它找寻?
说到我这本小小的书
  (虽然多少讨人喜欢的图画也没有一幅),
其实它里面所包含的内容
都不像有些幻想那么浮夸空洞。
  
  “嗳,可是我并不十分相信,
当受到严厉的考验时,你这本书会站得稳。”
  
怎么,这怎么说?“它是难解的。”
那有何妨?
  “可是它是虚假的。”那又怎么样?
我相信有的人用虚构的话语,跟我的一样隐秘,
使真理发光,使它光芒四射!
  “但是他们要内容充实的东西。”
喂,说出你的意见。
  “它们使愚钝的人无法理解;隐喻
弄得我们摸不着边。”
  
的确,写神圣的事给人们看,
需得把内容充实一番;
但是,难道我把隐喻使用,
就缺少充实的内容?
古时上帝的律法,他的真理的律法,
岂不是通过象征、预兆和隐喻来表达?
任何沉着的人都不会愿意加以吹毛求疵,
为了生怕被人认为是攻击那至高无上的智慧。
不,他宁可谦卑恭逊,
通过那些琐屑曲折的小事情,
通过牛犊和绵羊、小母牛和公羊,
通过飞鸟和草木,以及羔羊的血,
设法了解上帝对他所说的话;而且他满怀欢畅,
在那里面找到了恩典和亮光。
  
因此不要急于作出结论,
说我缺乏充实的内容——粗陋不文;
看上去实在的东西,骨子里未必结实;
凡是用比喻讲的话,我们不要藐视,
免得我们轻易接受极端有害的物品,
而美好的东西却使我们丧失了灵魂。
我那隐蔽含混的话语里倒含有真理,
就像珍品橱里藏着金子。
  
先知往往用隐喻使真理显露;
是的,不论什么人,只要他尊重基督,
也尊重他的使徒,就能清清楚楚看见,
直到今日,真理是藏在这种帷幕后面。
  
我是不是怕说《圣经》,
它的风格和箴言压倒一切的智慧聪明,
在它里面充满了这些东西——
隐秘的人物,譬喻?然而就从这本书里
发出那荣光,一道道的光线,
使我们最黑暗的夜晚变成白天。
  
好吧,让惯于吹毛求疵的人们来
让他在那里面发现比我的书里更隐秘的语言;
不仅如此,还得让他弄清楚,
在最好的作品里面也有更坏的字句。
  
让我们站在公正无私的人们面前,
我敢打赌有比他这可怜虫多十倍的人员,
他们会认为这些字句的意义,
要比他那银铸的神龛里的谎话远宝贵。
  
啊,真理,虽然我发现它裹在破布中,
它却有指导、判断和纠正思想的功用;
它使人领悟,使人的意志变成谦恭;
也使我们的回忆中
充满我们所爱好的幻想;
同样,它也制止我们的忧惶。
  
我知道,提摩太善用正确的话语,
他拒绝荒诞无稽的谈吐;
可是严肃的保罗2却不禁止他
用种种的比喻去说话;
那里面隐藏着金子、珍珠和宝石,
值得你去挖掘,而且要小心翼翼。
  
让我再加上一句话。啊,牧师!
我有没有得罪你?你是不是希冀
我用其他方式表达我的主旨?
或者认为我该把问题表达得明确一些?
让我先把三件事提出,
然后我再规矩地向我的长辈们屈服: ——
  
一、我觉得我使用这个方式,
并不是没有我的权利,因此,
我并非为了欺骗读者而滥引这些事例和字句;
提出了那些人物或者比喻,也并不粗卤,
我所以这样做,只不过是为了
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方法把真理找到。
没有权利!我可曾这么说?不,我得到允许
  (而且有先人的例子可以引用,他们曾以自己的言行
博得上帝的欣喜,
远远超过了当今任何人所能达到的成绩),
可以这样表达我的心意,这样说出
那些对你们说来是最最美好的事物。
  
二、我发现魁伟如树木的人们
用对话的体裁写作;然而他们
并不因此而被人轻视:真的,如果
他们摧残真理,
他们该受到诅咒,他们因这个企图
而用的诡计
也该受到诅咒;但是,让那真理
任意地来向你和我袭击;
只要上帝满意就行,因为,该怎么做,
有谁比上帝知道得更清楚?
他第一个教我们耕种,引导我们的心和笔,
效忠于他的擘画;他使卑贱的事物带来神圣的。
  
三、我发现《圣经》在许多地方跟
这方法颇为相似,
那里面引证了种种实例,
利用一桩事把另一桩事陪衬;
那么我采用这个办法又何尝不行,
真理的金光不会因此就被遮蔽;不但这样,
这办法还可以使它发出光芒,
像白昼一般明亮。
  
现在,在我搁下我的笔之前,
我要让我这本书的好处显现,
然后把你和这本书都交在那只手里,
那只手把强暴的拉下,把柔弱的扶起。
  
这本书在你的眼前描画出一个人,
他正在把那永久的赏赐找寻。
你会看见他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他撇下什么没有做,他做的又是什么;
你看见他怎样不停地赶着行程,
一直赶到那荣耀的门。
你也会看见那些毕生努力的人们,
好像那样做,那永远的冠冕就属于他们。
在这里你可以明白为什么,他们的努力
白费了,终于像蠢货一样死去。
  
这本书会使你成为一个旅人,
只要你肯接受它的指引;
它会引领你到那圣地,
只要你明白它的指导意义;
而且,它会使怠惰的变得有生气;
也会使瞎眼的看见可爱的东西。
  
你在寻找珍贵有益的东西吗?
你要在寓言中看到真理吗?
你健忘吗?你能不能记住
从元旦到除夕的事物?
那么请来读读我这连篇的幻想;它
们会粘住像芒刺一样,
也许就像粘住那听凭摆布的毛围巾一样。
  
这本书是以这样的话语写出,
即使是无精打采者的心灵也会被打动:
它看上去似乎离奇,然而毕竟
它所包含的只是正确而实在的真理之声。
  
要不要解开郁结的愁肠?
要不要心旷神怡,却又远离放荡?
要不要阅读隐语和它们的解释,
还是愿意在你的冥想中沉没?
你喜欢啃骨头吗?或者,你喜欢
看见云中一个人,听他跟你交谈?
你喜欢做梦却又不入睡?
或者你喜欢有朝一日啼笑皆非?
你喜欢失去你自己,同时又不受到损害,
然后不使用什么巫术,又把你自己
找了回来?
你要自己读吗?读你所不明白的东西,
然而你念了那些字句,你却可以
明白你自己有没有受到祝福?
啊,那么来吧,让我的书、你的头
和你的心靠拢在一处。


约翰·本仁

注:   1. 指大地。
  2. 提摩太是保罗的学生,保罗是初期教会中最有力的传道人。
 楼主| 发表于 2016-8-31 21: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 洞穴和做梦人

我睡熟了,做了一个梦
  我睡熟了,做了一个梦。

    我在旷野里行走,来到一个地方,那里有个洞穴,我就在 那儿躺下睡觉:我睡熟了,做了一个梦。

  唉,我梦见一个衣衫褴褛的人站在那儿1,背后就是他自己的房子2 ,他手里拿着一本书3,背上背着一件看来很重的东西4。 我见他打开手上的一本书念着;他一面念,一面不住地流泪,浑身颤抖着;他委实控制不住了,发出一声悲伤的呼喊:“我该怎么办呢5?”

  就在这样极度苦恼的境况中,他转身回家去了。他强自压制着,以免他的妻子和儿女们发觉他的悲痛;可是他不能长久保持缄默,因为他的烦恼越来越厉害了。他终于把他的心事告诉了妻子和儿女,他对他们这样说:“唉,我亲爱的妻子,你们,我的亲生儿女,我是你们亲爱的友伴,我可要被那压在我 身上的重负毁了;并且我确实知道我们这个城市将要给天火烧 毁;在那场可怕的灾难里,我自己,你,我的妻子,和你们,我可爱的儿女,都将同归于尽,除非我们能够想出一个逃生的办法,可是到如今我还想不出什么办法来。”他家中的人听了这番话,好生诧异;这并非因为他们相信他的话,而是他们认为他的神经错乱了;因此,等到傍晚天快黑的时侯,他们希望睡眠能够使他的神



基督徒把他的烦恼告诉了妻子和儿女
  基督徒把他的烦恼告诉了妻子和儿女。

经镇静下来,就急忙打发他去睡觉。但是对他说来,黑夜和白天同样烦恼;因此,他不但睡不着觉,而且整夜的叹息、流泪。后来,天亮了,他们急着要知道他的情形。他告诉他们,更糟,更糟。他又开始对他们讲话;可是他们开始狠起心来了。他们还想用强硬粗暴的态度来驱除他的怪病;有时他们愚弄他,有时责骂他,有时根本不理睬他。因此他就回到自己的房间里去为他们祈祷,一心的怜悯他们,同时他也为自己的痛苦寻求安慰;他还独个儿在田野里徘徊,有时候看书,有时候祈祷;他就这样度过了好多日子。

  有一天我看见他在田地里走着,照常看着书,显出满怀痛 苦的神气;他一面看书,一面又那样大声喊着:“我怎么才能得救呢6?”

  我看见他东张西望,好像要撒腿逃跑;可是他仍然站着, 因为,我看到他似乎不知道往哪儿去才好。我再一看,却见一个叫做宣道师的向他走来,问他为什么哭喊。

  他回答说:先生,我从手里这本书上看到,我已被定罪了, 要死去7,将来还要受审判8;而我,既不愿意死, 又受不起审判9。

  宣道师说:人生既然有这么多的灾难,为什么又不愿意死 呢?他回答说,因为我怕这个在我背上的重负会把我压得沉到比坟墓还深的地方去,坠到地狱10里去。先生,如果我还没有做好准备到牢狱里去,我更没有做好准备去受审判,然后再去受 刑罚;想到这些事,我不禁失声痛哭。

  宣道师说:你的情形既是这样,为什么你还站着不动呢? 他回答说,因为我不知道上哪儿去才好。于是宣道师给他一卷 羊皮纸,上面写着,“逃避将来的天罚11!”

  那人看了以后,忧愁地望着宣道师说,我得逃到哪儿去呢? 于是宣道师就指着那一片辽阔的田野的尽头说,你看得见那边有扇 小门12吗?那人说:看不见。宣道师又说,你看见那边的亮光吗13?他说,我相信我看见了。于是宣道师说,不要转移你的视线,一直朝着那亮光走去,这样你就能够看见那扇小门;你敲那门的时候,有人会告诉你应该怎么做。

  这时候我在梦里看见那个人开始跑起来。可是他刚刚跑出了家门口没有多远,他的妻子和儿女就发觉了,立即大声喊他回去14;但他却用手指塞住耳朵,一面跑,一面喊:“生命!生 命!永恒的生命!”他就这样头也不回地15,拚命逃往平原的中央。

  邻居们也都跑出来看他,他跑着,他们有的讥笑他,有的 吓唬他16,有的喊他回来;其中有两个人决定要硬把他抓回来。 这两个人一个名叫顽固,另一个叫做柔顺。当时那人已经离开 他们好一段路了;可是他们还是要追他,而且真的追了去,不 一会功夫就追上了他。于是那人说,邻居们,你们来干什么? 他们说,来劝你跟我们一道回去。但是那人说,无论如何不行; 你们所居住的毁灭城,也是我的出生地;我知道那地方必定要 毁灭的。所以,如果死在那里,你迟早免不了要沉到比坟墓还 深的地方去,沉到一个烧着硫磺火焰的地方去;好邻居,请放 心跟我一起走吧。

顽固
  顽 固

  顽固说:怎么!难道就此撇下我们的朋友和我们舒适的生活吗?

  基督徒(这是那个人的名字)说:对,因为你所撇下的一 切17,加起来都比不上我将要享受到的一丁点 18;如果你跟我一起去,并且坚持到底,你就能够和我过同样的日子;因为在我要去的那个地方,什么都有,而且绰绰有余19。来吧,来看看我说的是不是真话。

  顽固说:既然你抛弃世上的一切去追求那些东西,你寻找的究竟是些什么呢?

  基督徒说:我寻找的是一个不会毁坏、没有玷污、不至消失的产业20;它是安安稳稳地存在天上 21,在一定的时候会赐给那 些勤勤恳恳寻求它的人。你愿意的话,可以看看我这本书里怎 么说的。

  顽固说:啐!拿开你的书;我问你,你到底跟不跟我们回去?

  基督徒说:不,我不回去,因为我已经开始走我的路了22。顽固说:邻居柔顺,我看我们还是丢下他回去吧;你要晓得,天下自有一班疯疯癫癫的轻浮的家伙, 他们一旦心血来潮,就执迷不悟起来,还自以为比七个有同样见解的人还更聪明哩。

  接着,柔顺说,不要随便骂人;如果基督徒说的是真实的, 他所追求的东西的确比我们的好;我倒想跟我的邻居一起去 呢。

  顽固说:怎么!这样的傻瓜竟有的是!听我的话,回去吧; 谁知道这么一个脑子出了毛病的人会把你带到哪儿去?回去,聪明点回去。

  基督徒说:不,你也跟你的邻居柔顺一道来吧;我说的那 些东西确确实实是有的,并且另外还有许多从天上来的福份。你要是不信我的话,请看这本书23;看啊,它里面句句话的真实 性,都是用它的作者24的血来做 见证的25。

  柔顺说:唔,邻居顽固,我开始要打定主意了;我打算跟 这位好人一起去,好歹跟他共甘苦吧;不过,我的好伴侣,你认不认得到我们要去的那地方的路呀?

  基督徒说:一个叫做宣道师的指点我快快到我们前面的一 扇小门那儿去,到了那里,就有人给我们指点路程。

  柔顺说:好,那么,好邻居,我们走吧。于是他们俩就一起走了。

  顽固说:我可要回家去;我不打算做这种想入非非、误入迷途的人的伴侣。




注: 1.《旧约全书·以赛亚书》第64章第6节:
  我们都像不洁净的人,所有的义都像污秽的衣服。
2.《新约全书·路加福音》第14章第33节:
  你们无论什么人,若不撇下一切所有的,就不能作我的门徒。

3.《旧约全书·哈巴谷书》第2章第2节:
  将这默示明明地写在版上,使读的人容易读。

4.《旧约全书·诗篇》第38篇第4节:
  我的罪孽高过我的头,如同重担叫我担当不起。

5.《新约全书·使徒行传》第2章第37节:
  众人听见这话,觉得扎心,就对彼得和其余的使徒说: “弟兄们,我们当怎样行?”

 《新约全书·使徒行传》第16章第29、30节:
  禁卒叫人拿灯来,就跳进去,战战兢兢地俯伏在保罗、 西拉面前;又领他们出来,说:“二位先生,我当怎样行才可以得救?”

6.《新约全书·使徒行传》第16章第30、 31节:
  又领他们出来,说:“二位先生,我当怎样行才可以得救? ”他们说:“当信主耶稣,你和你一家都必得救。”

7.《旧约全书·约伯记》第16章第21、22节:
  愿人得与神   辩白,如同人与朋友辩白一样。因为再过几年, 我必走那往而不返之路。

8. 新约全书·希伯来书》第9章第27节:
  按着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后且有审判。

9.《旧约全书·以西结书》第22章第14节:
  到了我惩罚你的日子,你的心还能忍受吗?你的手还能有力吗? 我耶和华说了这话,就必照着行。

10.原文陀斐特,指地狱。《旧约全书·以赛亚书》 第30章第33节:
  原来陀斐特又深又宽,早已为王预备好了;其中堆的是火与许多木柴。耶和华的气如一股硫磺火,使它着起来。

11.《新约全书·马太福音》第3章第7节:
  谁指示你们逃避将来的忿怒呢?

12.《新约全书·马太福音》第7章第13、14节:
  你们要进窄门;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

13.《旧约全书·诗篇》第119篇第105节:
  你的话是我脚前的灯,是我路上的光。

 《新约全书·彼得后书》第1章第19节:
  我们并有先知更确的预言,如同灯照在暗处;你们在这预言上留意,直等到天发亮,晨星在你们心里出现的时候,才是好的

14.《新约全书·路加福音》第14章第26节:
  人到我这里来,若不爱我胜过爱自己的父母、妻子、儿女、弟兄、姐妹, 和自己的性命,就不能作我的门徒。

15.《旧约全书·创世记》第19章第17节:
  逃命吧!不可回头看,也不可在平原站住,要往山上逃跑,免得你被剿灭。

16.旧约全书·耶利米书》第20章第10节:
  我听见了许多人的谗谤,四周都是惊吓。

17.《新约全书·哥林多后书》第4章第18节:
  原来我们不是顾念所见的,乃是顾念所不见 的;因为所见的是暂时的,所不见的是永远的。

18.《新约全书·罗马书》第8章第18节:
  我想现在的苦楚,若比起将来要显于我们的荣耀,就不足介意了。

19.《新约全书·路加福音》第15章第17节:
  我父亲有多少的雇工,口粮有余,我倒在这里饿死吗?

20.《新约全书·彼得前书》第1章第4节:
  可以得着不能朽坏,不能玷污,不能衰残,为你们存留在天上的基业。

21.《新约全书·希伯来书》第11章第16节:
  他们却羡慕一个更美的家乡,就是在天上。

22.《新约全书·路加福音》第9章第62节:
  耶稣说:“手扶着犁向后看的,不配进神   的国。”

23.指《圣经》。

24. 原文是Him,指上帝。

25.《新约全书·希伯来书》第9章第17至21节:
  因为人死了,遗命才有效力;若留遗命的尚在,那遗命还有用处吗?所以前约也不是不用血立的;因为摩西当日照着律法将各样诫命传给众百姓,就拿朱红色绒和牛膝草,把牛犊、山羊的血和水洒在书上,又洒在众百姓身上,说:“这血就是 神与你们立约的凭据。”他又照样把血洒在帐幕和各样 器皿上。  
 楼主| 发表于 2017-8-31 14:39:06 | 显示全部楼层
二、 灰 心 沼




  当时我在梦中看见顽固回家去了,基督徒和柔顺在平原上 边走边聊天;他们这样谈着:
  基督徒说:邻居柔顺,你好呀?你肯跟我一起去,我很高兴。如果顽固对现在还看不见的那些非凡的力量和恐怖跟我有 同样的感觉的话,他就不至于这样轻易地跟我们分道扬镳。

  柔顺说:邻居基督徒,既然现在只有咱们俩,请你就告诉我,你所说的那些东西究竟是什么,怎样享用它们,还有,我们到底要往哪儿去。

  基督徒说:那些东西我只能体会,要我说出来可不容易;不过你既然要知道,我就从我这本书里念给你听。

  柔顺说:你这本书里的话真的靠得住吗?

  基督徒说:当然靠得住;因为它的作者是不可能说谎的1。

  柔顺说:讲得好;那些东西到底是什么呢?

  基督徒说:有一个永存的国度可以居住2,永恒的生命可以赐给我们3,使我们永久居住在这个国度里。

  柔顺说:说得对;还有呢?

  基督徒说:有荣耀的冠冕可以给我们4,还有会使我们像天空中的太阳那样发亮的衣服5。


  柔顺
  柔 顺

  柔顺说:好得很;还有呢?

  基督徒说:那儿没有哭泣,也没有悲伤6,因为那地方的主 人会拭掉我们所有的眼泪7。

  柔顺说:在那儿我们会有什么样的伴侣?

  基督徒说:我们会跟天使们8 作伴9 ,看着他们就使你眼花缭乱。你还会碰到成千上万在我们之前到那地方去的人;他们都 不会伤害人,而是仁爱的、圣洁的;每个人都在上帝面前生活 着,永远得到他的欢心。总之,在那儿我们会看到戴着金冠的 长老10,携着金竖琴的圣处女11,和那些为了对那儿的主人的爱而被世人千刀万剐12、烧死、给野兽吃掉、 以及淹死在海里的人13。他们都很好,好像穿上了永生的衣服14。

  柔顺说:听了这些话就够叫人心醉神迷了。不过这些东西是给人享受的吗?我们怎样才能分享到呢?

  基督徒说:那个国度的主宰,上帝,已经在这本书里把这一点记载了下来15;大意就是说,如果我们真要的话16,他会白白的赐给我们的17。

  柔顺说:啊,好伴侣,听了这些话我真高兴;来,咱们快点走。

  基督徒说:我因为背上的重负,不能够按我要走的那样速度走去。

  那时我在梦里看到,当他们正结束这场谈话的时候,他们走近平原中间的一个非常肮脏的泥沼;他们俩不小心一齐掉了进去。这泥沼名叫灰心。有好一会工夫,他们在里面打着滚,浑身滚满了污泥;而基督徒,由于他背上的重负,开始往下沉。

  于是柔顺说:啊!邻居基督徒,你在哪儿?

  基督徒说:真的,我也不知道。

  柔顺听了这句话可生起气来,气愤愤地对他的同伴说,这就是你刚才说了半天的幸福吗?我们刚上路就这么不顺利,从这儿到终点我们还得准备遭遇多少麻烦呢?但愿我能活着离开 这里,你尽管独个儿去占有那个好地方吧。说着他就拼命挣扎 一两下,在靠近他房子的那一边挣出了泥沼;他就这样走了, 基督徒从此再也看不见他了。




1《新约全书·提多书》第1章第2节:
  盼望那无谎言的神   在万古之先所应许的永生。
2《旧约全书·以赛亚书》第45章第17节:
  惟有以色列必蒙耶和华的拯救,得永远的救恩。你们必不蒙羞,也不抱愧,直到永世无尽。  

3《新约全书·约翰福音》第10章第27至29节:
  我的羊听我的声音,我也认识他们,他们也跟着我。我又赐给他们永生;他们永不灭亡,谁也不能从我手里把他们夺去。我父把羊赐给我,他比万有都大,谁也不能从我父手里把他们夺去。  

4《新约全书·提摩太后书》第4章第8节:
  从此以后,有公义的冠冕为我存留,就是按着公义审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赐给我的;不但赐给我,也赐给凡爱慕他显现的人。


5《新约全书·启示录》第22章第5节:
  不再有黑夜。他们也不用灯光、日光,因为主 神要光照他们;他们要作王,直到永永远远。

 《新约全书·马太福音》第13章第43节:
  那时,义人在他们父的国里,要发出光来,像太阳一样。

6《新约全书·启示录》第21章第4节:
  神 要擦去他们一切的眼泪;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号、疼痛,因为以前的事都过去了。

7《新约全书·启示录》第7章第16、17节:
  他们不再饥,不再渴;日头和炎热也必不伤 害他们;因为宝座中的羔羊必牧养他们,领他们到生命水的泉源, 神也必擦去他们一切的眼泪。

 《旧约全书·以赛亚书》第25章第8节:
  他已经吞灭死亡直到永远。主耶和华必擦去各人脸上的眼泪,又除掉普天下他百姓的羞辱,因为这是耶和华说的。  

8《旧约全书·以赛亚书》第6章第2节:
  其上有撒拉弗侍立,各有六个翅膀:用两个翅 膀遮脸,两个翅膀遮脚,两个翅膀飞翔。

9 《新约全书·帖撒罗尼迦前书》第4章第16、17节:
  因为主必亲自从天降临,有呼叫的 声音和天使长的声音,又有 神的号吹响;那在基督里死了的人必先复活。以后我们这活着还存留的人,必和他们一同被提到云里,在空中与主相遇。这样,我们就要和主永 远同在。

 《新约全书·启示录》第5章第11节:
  我又看见,且听见,宝座与活物并长老的周围有许多天使的声音;他们的数目有千千万万。

10《新约全书·启示录》第4章第4节:
  宝座的周围又有二十四个座位,其上坐着二十四 位长老,身穿白衣,头上戴着金冠冕。

11《新约全书·启示录》第14章第1至5节:
  我又观看,见羔羊站在锡安山,同他又有十四万四千人,都有他的名和他父的名写在额上。我听见从天上有声音,像众水的声音和大雷的声音,并且我所听见的好像弹琴的所弹的琴声。他们在宝座前,并在四活物和众长老前唱歌, 仿佛是新歌;除了从地上买来的那十四万四千人以外,没有人能学这歌。这些人未曾沾染妇女,他们原是童身。 羔羊无论往哪里去,他们都跟随他。他们是从人间买来的,作初熟的果子归与神   和羔羊。在他们口中察不出谎言来,他们是没有瑕疵的。

12《新约全书·希伯来书》第11章第37节:
  被石头打死,被锯锯死,受试探,被刀杀, 披着绵羊、山羊的皮各处奔跑,受穷乏、患难、苦害。

13《新约全书·约翰福音》第12章第25节:
  爱惜自己生命的,就失丧生命;在这世上恨 恶自己生命的,就要保守生命到永生。

14《新约全书·哥林多后书》第5 章第2至4节:
  我们在这帐棚里叹息,深想得那从天上来的房屋,好像穿上衣服;倘若穿上,被遇见的时候就不至于赤身了。我们在这帐棚里叹息劳苦,并非愿意脱下这个,乃是愿意穿上那个,好叫这必死的被生命吞灭了。  

15《旧约全书·以赛亚书》第55章第12节:
  你们必欢欢喜喜而出来,平平安安蒙引导;大山小山必在你们面前发声歌唱,田野的树木也都拍掌。  

16《新约全书·约翰福音》第7章第37节:
  节期的末日,就是最大之日,耶稣站着高声说: “人若渴了,可以到我这里来喝。”

17《新约全书·约翰福音》第6章第37节:
  凡父所赐给我的人,必到我这里来;到我这里来的,我总不丢弃他。

 《新约全书·启示录》第21章第6节:
  我要将生命泉的水白白赐给那口渴的人喝。

 《新约全书·启示录》第22章第17节:
  口渴的人也当来;愿意的,都可以白白取生命的水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帐号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第二港湾

GMT-5, 2024-5-30 10:49 , Processed in 0.021112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