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港湾, 华人休闲之家

 找回密码
 注册帐号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886|回复: 30

青蒿素的发现是中医的贡献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8-13 11:38: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医对疟疾成因分析不合逻辑:不知本,何以治本?

中医治疗疟疾从根源上来看就偏离了科学的轨道,在对疟疾成因的分析中,史料如是记载:中医认为引起疟疾的病因是感受疟邪,在《内经》中将其称为"疟气"。其中引起瘴疟的疟邪亦称为瘴毒或瘴气。中医认为,在中国南方所致疾病较重,易于内犯心神、使人体阴阳极度偏盛。 "感受疟邪之后,疟邪与卫气相集,邪正相争,阴阳相移,而引起疟疾症状的发作。疟邪与卫气相集,人与阴争,阴实阳虚,以致恶寒战栗;出与阳争,阳盛阴虚,内外皆热,以致壮热,头痛,口渴。疟邪与卫气相离,则遍身汗出,热退身凉,发作停止。"当疟邪再次与卫气相集而邪正交争时,则再一次引起疟疾发作。

现代医学对疟疾的描述却是清楚细致、合乎逻辑的:疟疾是人经过蚊子叮咬之后感染疟原虫引发的一种虫媒传染病,其临床表现是寒战、发热发痛、肝脾肿大等。这是由于疟原虫在人体肝脏内寄生孵化,成熟之后进入人体血液破坏免疫细胞导致。[详细]

最初中医将研究对象弄错:青蒿并不含青蒿素

1969年为研发抗疟疾药物,北京卫生部中医研究院加入项目,屠呦呦任科研组长。首先从系统收集整理历代医籍、本草入手,并收集地方药志及中医研究院建院以来的群众来信,寻访老大夫总结实际经验等,汇总了植物、动物和矿物等2000余种内服外用方药,从中整理出一册《抗疟单验方集》,包含640多种草药,其中就有后来声名远扬的青蒿。

在药物筛选实验中,青蒿提取物对疟疾的抑制率很差,甚至还不及胡椒有效。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青蒿并没有引起重视。这是因为:对能够治疗疟疾的青蒿,中医典籍中所记载绝大多数为错谬,首先传统中药青蒿包括两个品种,学名为黄花蒿的具有抗疟作用,而学名为青蒿的没有任何抗疟作用。其次绝大多数中药用煎熬等高温方法配制,实际上青蒿素在温度高于60度时就完全分解了,不可能对疟疾有任何治疗作用。

唯一幸运的是,唯一一个对青蒿使用正确的《肘后备急方》治疟验方对青蒿素研究有了启发:"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但,这只是一个验方并非中医药方,是根据一些医生长期治疗某种疾病总结出来的方子,与中医的辨证论治、复方配伍的理论无关。[详细]

从《本草纲目》到《疟疾论》:几乎没有治疟方提到青蒿

中医对青蒿的使用方法,唯一有正确记录的是《本草纲目》,其中提到要使用"新鲜的或阴干后研成粉",而《本草纲目》其实又是引用了《肘后备急方》中的记载;此外,《本草纲目》中提到的不仅有青蒿,还有黄花蒿,李时珍误以为治疟疾的是青蒿,而非黄花蒿。在清朝的韩善徵所著《疟疾论》(1897年刊行),在当时为辑述疟疾较为全面之专书,所列治疗的古方12个,无一提及青蒿;今方31个,其中2个提及青蒿,且都是汤药——在这种情况之下,就算青蒿含有青蒿素,经过煎煮其活性也遭破坏,对治疗疟疾无效。一个简单的事实呈现在面前,从晋代到清朝,治疗疟疾的数十个药方,极少提及青蒿。提到青蒿的,也被中医的用药方法自我消灭掉了。[详细]

青蒿被中医发现后,其实对疟疾治疗作用不大

从《肘后备急方》成书到发现青蒿素的一千六百余年来,中医对付疟疾的状况并没有任何改善,仍处于一种 "束手无策"境地。其中所记载的所谓"青蒿一握",含有的青蒿素是非常有限的,青蒿素在肠胃中易被分解,吸收较差。因此直接用青蒿对付疟疾显然不行,药效不够,新鲜的也不便保存、运输。

历史资料中,有对中国历朝疟疾防治束手无策的案例记载。其中,明万历时期在东南志区有过大范围的流行,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江西的永新、永宁、福安等地出现大范围流传,造成永宁、福宁"死者无算";永新"死者不可胜纪"的严重后果。而在1693年,清康熙帝患疟疾,当时所有宫廷御医和民间中医都束手无策,后服用由法国传教士提供的"金鸡纳"树皮粉末而康复,康熙皇帝斥中医"南方庸医"。在1950年,统计显示全中国有疟疾病人3000万,当时每年病死有数十万,位五大传染病之列,中医并没有起到任何治疗或预防的作用。[详细]

化学研究和提纯工艺,让青蒿素得以开枝散叶

对青蒿素进行化学结构的确定,是天然药物化学中十分重要的一环,能为研究具有新结构类型的新药提供先导化合物,这就是化学家们的事情了。在确认有效的药材后,后续过程没有用到中医理论也不需要中医参加:化学家和医学家登场。他们分离出青蒿汁中的各种成分,再逐个试验。

这个过程中,人们发现了一种"提纯——再试验——测定化学结构——分析毒性药效——动物试验——临床试验——提取工艺的优化——生产工艺"的设计,一直到作成药片摆到柜台上。在中医记载中,对青蒿的使用是"熬汤",温度超60度之后对治疟有效的青蒿素分解失效。在1971年下半年,的确是屠呦呦提出用乙醚提取青蒿素(乙醚的沸点为34.6度),提取物抗疟作用率达95%到100%,这一方法对证明青蒿粗提物有效性起到了关键作用——但用乙醚提纯的过程,与中医无关。[详细]

对青蒿素治疟原理分析,也是通过化学实验确定证明

青蒿素是中国药学工作者1971年从菊科植物黄花蒿叶中提取分离到的一种具有过氧桥的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有机研究所和北京中药所的具体工作人员这期间做了大量反应,确定了青蒿素过氧的存在,也证明了过氧是青蒿素抗疟的活性基团;青蒿素的钠硼氢还原反应给青蒿素的衍生物的合成提供了可能;青蒿素的碱处理反应为后来青蒿素的定量分析提出了方法,而这一些贡献在一份鼓吹中医对青蒿素研发的档案中,都不曾被提起。[详细]

       
  有人曾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来形容青蒿素与中医的关联:"一大群科学家,走进一间老祖宗留下的房子,翻箱倒柜试图寻找到他们想要的东西,最后在屋后的垃圾堆里发现了宝贝,后来还有证据表明,这个宝贝不是屋主的,是一个房客偶然留下的,并被屋主丢弃了的。"在寻找青蒿素的过程中,与其说中医参与了,不如说中医实际上只是一个研究对象而已。

发表于 2014-8-13 13:25:58 | 显示全部楼层
青蒿素的发现是用现代的药学手段对中药进行深入研究的结果。
发表于 2014-8-13 15:28: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对得病机理是不了解的,药物的效用也是稀里糊涂的。基本就是靠瞎蒙瞎撞。
 楼主| 发表于 2014-8-13 22:37: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万得福 发表于 2014-8-13 13:25
青蒿素的发现是用现代的药学手段对中药进行深入研究的结果。

这正是"废医验药"所主张的做法。
发表于 2014-8-14 07: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kaleege 发表于 2014-8-13 22:37
这正是"废医验药"所主张的做法。

废医没必要,验药应该的。
发表于 2014-8-14 07:12: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aby 于 2014-8-14 07:13 编辑

中医在历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

现在现代医学应该淘汰中医的望闻问切的原始诊病方式。

中药中的科学成分应当继续研究。

单纯说中医是瞎蒙瞎撞,不是科学应有的态度。

举个例子,古代炼金术就是现代化学的鼻祖,古代占星术是天文学的祖宗,但是已经为现代手段所代替,仍然不能否定其历史地位。

我们应该对中医持有一样的态度。

更何况,中医在现代的不发达地区,仍然有其积极意义。切脉,针灸,草药,无疑具有成本极低的优势。
发表于 2014-8-14 07:18: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理论,我认为有一定的科学道理,虽然目前还不能得到系统验证。

不过,中医的部分理论,已经可以得到验证,比如部分经脉和穴位。
 楼主| 发表于 2014-8-14 17: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kaleege 于 2014-8-14 17:26 编辑
baby 发表于 2014-8-14 07:12
中医在历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

现在现代医学应该淘汰中医的望闻问切的原始诊病方式。

历史上有过什么样的功绩?
在现代医学没有发展起来以前(文艺复兴以前),中国人的人均寿命跟欧洲人差不多,都是挺低的(30多-40多)。也没见拥有英明神武中医,懂得养生之道的中国人人均寿命比别人长。
换句话说,没有现代医学以前,东方西方都是在基本没医的情况下听天由命,没病就活着,小病靠自愈,大病就等死。如果这也算中医的贡献,那么欧洲的传统医学什么黏液质多血质之类的也有同样的贡献。
现代医学加速发展以后(1800以后),西方的人均寿命就远超中国人。直到中国也引入西医(1900以后)并且发展西医(1960以后),人均寿命才追上西方。

数据如下:

 楼主| 发表于 2014-8-14 17:37:59 | 显示全部楼层
baby 发表于 2014-8-14 07:18
中医理论,我认为有一定的科学道理,虽然目前还不能得到系统验证。

不过,中医的部分理论,已经可以得到验 ...

关于穴位,针灸,买买提上面学这个的专门列出来review文章了。
针灸有对照实验,按照穴位扎针 和 不按穴位乱扎,效果没有显著区别。
具体文章可以看:
http://www.mitbbs.com/clubarticle_t/kaleege/38389.html

经络,穴位,针灸,疗效都没有经过证明。

中医里面唯一真正经过证明有效的,是按摩。
但是按摩并非中医独创,世界上凡是有历史的民族都独立发现了按摩。
发表于 2014-8-15 08:49:05 | 显示全部楼层
kaleege 发表于 2014-8-14 17:12
历史上有过什么样的功绩?
在现代医学没有发展起来以前(文艺复兴以前),中国人的人均寿命跟欧洲人差不多 ...

这张图,1950中国刚打完仗。要不是打仗的话,也还是会在它1800左右的排名位置。 这种数据也好拿出来唬人。
发表于 2014-8-15 08:55:48 | 显示全部楼层
kaleege 发表于 2014-8-14 17:37
关于穴位,针灸,买买提上面学这个的专门列出来review文章了。
针灸有对照实验,按照穴位扎针 和 不按穴 ...

http://afantibbs.com/cgi-bin/afantibbs_post.pl?forum=ChineseMed&id=1

http://www.afantibbs.com/cgi-bin/afantibbs_post.pl?forum=AfantiBBS_News&id=801

问题是:正安慰剂效应的有效算不算‘效’?
 楼主| 发表于 2014-8-15 13:36: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kaleege 于 2014-8-15 13:39 编辑
万得福 发表于 2014-8-15 08:49
这张图,1950中国刚打完仗。要不是打仗的话,也还是会在它1800左右的排名位置。 这种数据也好拿出来唬人 ...

不错,善于观察,这个题眼就是等着你发现的。提两个问题:

问题1:为什么拥有博大精深的中医的古代中国,在1800年平均寿命和欧洲相当甚至不如欧洲?
备选答案有:A.中医和西方传统医学都一样没用。B.西方传统医学和中医都一样博大精深。

问题2:为什么在1800年以前,世界平均寿命几千年都在30-40左右徘徊,1800年以后才有迅猛提升?
备选答案有:A.1800年以后中医迅速发展。B.1800年以后现代医学迅速发展。

回答完两个问题以后,再延伸阅读。

1950年中国已经结束战争第二年了,相当于英国结束二战以后的1946年,你知道英国在二战期间的平均寿命如何吗?英国在战前达到61岁,战中暂时下降,战后1946年迅速增长到64岁。1950年是66岁。
http://www.ons.gov.uk/ons/rel/so ... -41/health-data.xls

战争对平均寿命的影响只是暂时的一个dip,战后1-2年内就会迅速恢复到战前的趋势上去,你看法国的数据,在二战前就有50多,在二战后迅速恢复到60以上。


看看中国,各项数据都表明,中国的预期寿命,直到60年以后才有迅速提高。
 楼主| 发表于 2014-8-15 13:46: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kaleege 于 2014-8-15 13:50 编辑
KingOfLunhui 发表于 2014-8-15 13:40
真服了你,这么认真。

中西医的事儿,就像民主独裁,共产纳粹,吵吵架就得了,没必要这么认真。

哈哈,以前方舟子刚反中医的时候,我从没想过这些问题,那个时候我也和大家一样都是中医饭,从小就这么被灌输长大的。
那时候看到这些数据才不得不承认,中医确实是没一点用。这些功课我都是以前做过的,存下来的,随手就翻出来。不费事。
发表于 2014-8-15 14:30:37 | 显示全部楼层
宫本武藏 发表于 2014-8-15 14:23
你这态度,在网上可撸。

上网学术都是吃饱了没事做的,比如用什么平均寿命来论断中医的,笑死个人。首先 ...

同笑同笑,哈哈哈哈!
 楼主| 发表于 2014-8-15 23:46:56 | 显示全部楼层
宫本武藏 发表于 2014-8-15 14:23
你这态度,在网上可撸。

上网学术都是吃饱了没事做的,比如用什么平均寿命来论断中医的,笑死个人。首先 ...

人有一个特点,就是凡看到和自己理论不符的数据,全都撇在一边,忽略不计。

平均寿命和医学发达程度息息相关,不承认这个就别提了。反正中医都不管统计的,因人而异。统计结果自然对中医粉无效。
发表于 2014-8-16 06:53:37 | 显示全部楼层
kaleege 发表于 2014-8-15 23:46
人有一个特点,就是凡看到和自己理论不符的数据,全都撇在一边,忽略不计。

平均寿命和医学发达程度息息 ...

只有现在没有饥荒和战乱的时期才能息息相关。

中国三年度荒死了那么多人,也是因为缺医少药?
发表于 2014-8-16 06:56:58 | 显示全部楼层
kaleege 发表于 2014-8-14 17:12
历史上有过什么样的功绩?
在现代医学没有发展起来以前(文艺复兴以前),中国人的人均寿命跟欧洲人差不多 ...

现在同等医药条件,人的寿命都是不一样的。

有人种的关系,战乱和饥荒更加是重要原因,极地地区人口寿命本身比热带人口寿命要高。

反而,医药条件居于次要地位。

另外,我又没有说,中医就比其他国家的古代医术高明。
 楼主| 发表于 2014-8-16 07:33: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kaleege 于 2014-8-16 07:48 编辑
baby 发表于 2014-8-16 06:53
只有现在没有饥荒和战乱的时期才能息息相关。

中国三年度荒死了那么多人,也是因为缺医少药? ...

中国有饥荒的60-62年,可以明显看到一个dip,图上都可以看出来的。
法国在一战二战期间,也有明显的dip,非战争期间就维持那个上升的曲线走向。
这些规律是不是可以用饥荒战乱的借口掩盖过去呢?

50-60之间没有饥荒战乱吧?1800年在鸦片战争之前,也没有饥荒战乱吧?这些因素都可以排除了。
也许还可以说50-60年有大跃进等政治动荡,注意看,65-70年中国的人均寿命迅速提升,而70年正是文革,近代史上政治最动荡的时期。
50-60的动荡程度显然不如文革,那么人均寿命的差异来自什么原因呢?


 楼主| 发表于 2014-8-16 07:37:58 | 显示全部楼层
baby 发表于 2014-8-16 06:56
现在同等医药条件,人的寿命都是不一样的。

有人种的关系,战乱和饥荒更加是重要原因,极地地区人口寿命 ...

中医不比其他国家的传统医学更高明,这已经就是一个很重要的结论。

现代医学发展起来以后,西方的那些传统医学早就被摒弃了,对现代医学的贡献很小。
唯独中国还在抱着故纸堆,相信中国古人的医学发现博大精深,比现代人的医学成就更高明,这是违反事物发展规律的。
发表于 2014-8-16 12: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kaleege 发表于 2014-8-16 07:33
中国有饥荒的60-62年,可以明显看到一个dip,图上都可以看出来的。
法国在一战二战期间,也有明显的dip, ...

你说的这个,刚好是你“平均寿命和医学发达程度息息相关”的反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帐号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第二港湾

GMT-5, 2024-5-28 22:20 , Processed in 0.01962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